专家认为,外汇储备增量有正有负将成常态,不必对外储规模下降大惊小怪
■本报见习记者 杜雨萌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11月份我国的外汇储备为34382.84亿美元,较10月份的35255.07亿美元减少了872.23亿美元。而此次单月872亿美元的跌幅超过了市场预期,创下8月份以来的最大降幅,同时又是2011年以来的第二大单月降幅。
“在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且中国实施藏汇于民政策的背景下,国际资本将呈现有进有出的态势,而外汇储备增量有正有负亦将成为常态。”申银万国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说道。
李慧勇指出,根据IMF关于外汇储备适当性计算得知,中国合适的外储规模大概在1.5万亿美元左右,而11月份的外汇储备比这一规模高出近2万亿美元,因此,不用对外储规模下降而大惊小怪。
与此同时,在央行公布的储备资产表中显示,与10月末黄金储备的632.61亿美元相比,11月末的黄金储备为595.22亿美元,减少了37.39亿美元。
上周五,美国公布了11月份的非农数据报告。数据显示,美国11月份非农就业人口增长21.1万人,好于预期20.0万人。靓丽的非农数据无疑令美联储的加息概率进一步加大。美元指数有望一路走强。
方正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杨为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季节性和美国加息预期强化是11月份外汇储备数据大幅流出的主要原因。在美联储加息谜底揭开之前,外汇储备很难显著好起来,甚至很难达到持续净流入的状态。此外,我国在正式人民币加入SDR之前所做的汇率维稳工作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外汇储备的变化。
杨为敩预计,12月份的外汇储备数据仍存在大幅下降的可能,这种情况有望在明年1月份得到改善。所以不排除短期内再次降息的可能。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关外部流动性的问题还不至于“绑架”国内流动性,再加上央行的政策储备仍很充足,所以国内整体流动性在总体上仍能保持平稳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