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CPI涨幅连续三个月处“1时代” 专家:通缩压力不减

2015年12月09日 10:2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9日讯 今日,统计局发布2015年11月份统计数据。2015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5%。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3%。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5.9%。对此,中国经济网记者汇集专家第一时间的解读信息。

  分析称,恶劣天气影响影响了鲜菜、鲜果的生产和运输,使得食品通胀超预期走高。而PPI环比降幅扩大,受石油有色金属价格影响大。专家表示,CPI上升动力不足,经济内通缩压力不减,宽松仍是必选。

  余秋梅:11月雨雪天气影响蔬果价格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表示,11月份北方地区多雨雪天气,影响了鲜菜、鲜果的生产和运输。另外,11月份,PPI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原因一是部分工业行业价格降幅扩大,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金属矿采选、黑色金属矿采选价格环比分别下降3.2%、1.7%和1.3%;二是石油加工价格环比由升转降,由上月上涨0.2%转为本月下降1.9%。此外,燃气生产和供应、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价格均由上月的环比持平转为本月的环比上涨0.2%。

  屈宏斌:通缩压力丝毫不减 宽松仍是必选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屈宏斌认为,CPI同比上涨1.5%,略高于市场预期。他认为,恶劣天气影响蔬菜水果运输,使得食品通胀超预期走高至2.3%。而由于医疗服务等价格上涨,非食品通胀小幅提升。此外,PPI降幅持平在-5.9%,而石油加工金属冶炼等重工业仍是通缩最深行业。他表示,经济内通缩压力丝毫不减,宽松仍是今明两年必选。

  肖磊:CPI上升动力不足 减税可直接拉升消费需求

  财经专栏作家肖磊认为,CPI数据从本质上不变化不大,因季节因素会发生小幅调整。走出通缩风险的路径之一是真正能够推动“供给侧”改革,将过剩产能有效出清,提升供给领域的附加值。另外两个影响通胀数据的因素是大宗商品价格和政府减税政策,在原油等商品价格没有企稳之前,CPI上升动力不足,但减税是可以直接拉升消费需求。

  连平:明年初物价仍将低位运行

  对于今年全年CPI涨幅,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位震荡下行和国内经济较为疲弱的环境下,非食品价格缺乏上涨动力,预计今年全年CPI平均涨幅为1.4%-1.5%,明年初物价仍将在低位运行。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