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银行业将进入净利“零增长”时代?

2015年12月08日 08:58    来源: 金融时报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业内专家大多认为,明年经济形势仍将比较严峻,经济发展将处于阶段更替、结构转型、模式重建、风险释放的关键期,各类金融风险仍将积聚且不断暴露。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攻坚期,将对银行业经营管理带来怎样的影响?

  12月7日,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指出,受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润增速将出现“零增长”,净息差将小幅收窄,不良贷款将延续攀升态势,不良率将进入2%区间。

  净利润步入“零增长”时代?

  报告称,2016年,产能过剩问题将持续,企业盈利不佳,产业投资恐难有力恢复,由地方债、汇率、国际资本流动等引发的财政金融风险依然值得关注,这些都将给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带来不确定性。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努力实现制造业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升级,并探索从过渡依赖投资拉动转换到由消费和投资协调拉动。2016年是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中行研究报告称。

  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预计,2016年GDP增长将较2015年小幅放缓,约在6.8%左右。

  经济增长是影响银行盈利能力的最重要因素,根据中国银行对16家上市银行近几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的测算,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净利润增速将下降9个百分点。因此,如果GDP增长在6.8%左右,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润增速将出现“零增长”。

  银行净息差也将面临较大的挑战。从存款成本方面看,来自互联网金融、资产管理、资本市场等方面的资金来源竞争将更加激烈,再加上居民的理财意识持续增强,将共同推高存款成本;从贷款收益方面看,下降趋势已经形成,上市银行平均贷款收益率已由2012年末的6.7%下降至2015年二季度的6.1%。考虑到2016年存量房贷再定价、经济下行带来贷款需求下降以及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政策因素,贷款收益率仍存在下行压力。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预计,2016年上市银行净息差将小幅收窄2.4%左右。

  不过,非息业务收入增加将弥补部分盈利收缩。业内人士认为,2016年伴随着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居民理财意识的增强以及信用消费观念的改变,投资银行、投资交易、资产管理、信用卡等业务将取得较快发展,并推动非息收入增加。

  不良率或将突破2%

  中行研究报告指出,不良贷款率与经济增速存在稳定的相关关系,中行预估, 2016年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将达到2.0%左右的水平,拨备覆盖率逼近监管红线。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积累的各类隐性风险正逐步显性化,局部地区和部分领域金融风险仍在聚集。业内专家认为,2016年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区域性、行业性信用风险暴露,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走势向下的压力还将持续存在。

  从行业来看,受国内投资出口增速趋缓、产能过剩压力增大、市场需求下滑等因素影响,金属制品、电器机械、纺织等行业运行压力加大,煤炭、光伏、钢铁、水泥、造船等相关产业流动资金相对紧张,加大了行业风险向金融领域传导的可能性。分区域来看,银行新增不良贷款分布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等区域,并有逐步向其他地区蔓延的迹象。

  近日,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布的《2015: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对62位来自商业银行人士的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受访者认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升势尚未见顶,不良贷款率上升还会持续4至6个季度。

  由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将进一步提高,而银行净利润增长将显著放缓,2016年银行业资本充足状况也将面临较大压力。

  新常态带来新机遇

  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升级让银行业产生深刻变化,银行业正在告别高增长、高息差、高利润的“三高”时代,但同时也应看到,新常态也为银行业转型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业内专家表示,资金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必不可少的保障,而银行作为资金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蕴含着新机遇。同时,“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及自贸区建设逐步推进也将给银行业务创新带来新机遇。

  中行研究报告指出,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对中国银行业而言,各种金融需求将加快涌现,业务空间进一步扩大。中国银行经过一年的研究和探索,已经形成较为清晰的战略规划和实施路线图,2016年将针对“一带一路”建设在网点布局、组织构架、业务安排以及管理机制上有更大的动作,进一步推动中国银行国际化发展水平,形成分工明确、层次清晰的梯队。

  当前,移动支付、投资理财、电子商务、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等领域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不断推出,传统银行正在加紧主动融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潮流,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

  中行研究报告也指出,2016年,随着“互联网+”国家战略逐步落地实施,越来越多的银行将加快布局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与互联网的融合将进一步深入。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高管辞职潮凸显 银行业转型之迫      2015年11月11日
  • · 银行业“二次转型”迫在眉睫      2015年11月10日
  • · 银行业只是脱下了“黄金外衣”      2015年11月0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