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众信穷游存联姻可能 旅游业并购大潮来袭

2015年11月24日 07:27    来源: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刘斯会

  最近有消息称,众信旅游将收购穷游网。众信旅游方面在回复《证券日报》记者时并未明确否认,穷游COO蔡景晖的回复是“江湖风波险恶”。

  在资深旅游业业内人士看来,穷游网缺资本,商业化探索又并未取得好成绩,与众信合作并无不可能,而众信在2015年利用资本的力量高举并购大旗,对拥有优质用户与内容的穷游网存在收购的可能。

  不管最后结果如何,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旅游业的并购大势已不可阻挡,根据劲旅咨询不完全统计,光2014年就发生旅游投资并购事件约105起,而今年并购事件数量将超过去年。

  二者合作可能性大

  11月16日,众信旅游发布关于公司筹划重大事项停牌公告显示,公司拟筹划重大对外投资,可能涉及重大资产重组。

  11月23日,众信旅游再度发布公告称,目前公司与交易对象就主要条款初步达成一致,正在进一步磋商交易细节。因该事项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公司股票自11月23日继续停牌。

  对于该事项是否属实,众信旅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双方正在谈判过程中,如果进度快,会很快复牌,但对于谈判对象却并未具体透露。

  而穷游网方面似乎早就坐不住了,先有穷游COO蔡景晖回复“江湖风波险恶”,后又有报道称,穷游网公开对媒体表示,穷游网目前发展良好,不会被收购。

  那么,为何会有该消息传出呢?某位不愿署名的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第一比起另外两家在线旅游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户原创内容)网站,如马蜂窝和淘在路上,穷游网在接下来的C轮融资并不顺利,导致现阶段资本需求较大;第二阿里巴巴在B轮投资完成后,所占股权较多,而穷游网想要独立上市的希望并不大;第三阿里巴巴除投资穷游网外,还投资了其竞争对手淘在路上(淘在路上挖走了曾经的淘宝旅行首任总经理李鑫),阿里存在退出穷游网的可能性;还有一个原因是,作为UGC旅游网站最终要实现内容商业化才能盈利,而穷游网从2013年以来也在不断探索,陆续推出过穷游折扣、行程助手等应用,但从市场反馈来看,穷游的商业化尝试并不乐观。因此,上述人士认为,阿里肯“放手”穷游网,穷游网被众信旅游收购不是不可能。

  与上述收购观点不同的是,在在线旅游专家杨颜锋看来,作为国内规模较大的旅游攻略网站,穷游网积累了优质的内容与用户,众信旅游与穷游网合作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双方很有可能会成立一家公司,穷游网负责运营社区和线上产品,而众信旅游负责落地,发挥双方的长处”。

  “并购”成发展趋势

  不管众信旅游最终投资对象是否是穷游网,但公司近几年的一系列资本动作是有目共睹的。

  去年9月份,众信旅游以6.3亿元收购竹园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70%股权,随后又以提供不超过6000万元贷款为条件收购悠哉网15%股份;今年,众信旅游通过资本方式进一步深对目的地的布局。

  公司在2015年半年报中表示,在外延扩展方面,公司根据既定的并购策略与目的,进行标的公司筛选、谈判,实现股权并购或业务合作,如收购华东市场具有日韩、东南亚市场优势的魅力假期、参股在澳洲市场具有市场优势的行天下等。

  另一家刚刚完成借壳上市的旅游巨头公司海航凯撒也在高举并购大旗,公司执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江涛公开表示,上市后的凯撒旅游将借助资本的力量,大举投资并购。

  此外,万达旅业也相继并购了位于湖北、北京、江西等13家旅行社,除了万达之外,其他旅游地产大佬如华侨城、雅居乐等或将先后对旅行社发起收购的消息也见诸报端。

  值得注意的是,除传统线下旅游业并购潮汹涌外,线上旅游企业并购更是热闹。

  今年5月份,携程4亿美元已经收购艺龙37.6%股份,成为艺龙最大单一股东。10月26日,携程与百度达成股权置换交易,获百度持有的去哪儿全部股票以及45%的去哪儿总投票权,OTA巨头选择抱团取暖,来应对行业竞争。

  根据劲旅咨询不完全统计,光2014年共发生旅游投资并购事件约105起,而今年旅游行业并购事件数量将更多。

  杨彦峰表示,受资本寒冬影响,不管是实体旅行社还是在线旅游业,均呈现出整合趋势。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上市公司跑马圈地 并购IP各出奇招      2015年11月17日
  • · 上半年中国境外并购投资额增七成      2015年11月11日
  • · 世纪华通拟斥百亿大并购      2015年10月1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