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网讯】 如今,“互联网+”的概念铺天盖地,这股冲击波正推动多个传统行业发生深刻变革,金融业亦在之列。有了互联网的加持,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都金融业更接地气,与此同时,在线下,社区支行成为了实体网点的一条蹊径。
从2014年年中,兴业银行上海分行首批社区支行获准开业以来,现在该行已在社区支行30家,遍布沪上10个行政区域,如今大部分社区支行已度过周岁生日,为此记者来到多家社区支行了解这一年来的成绩单。
业务数量的等压线
在浦东新区上南路沿街的一排小商铺之间,有一家外表并不起眼的兴业银行社区支行,门店虽小,人气却很旺。几天前,正值理财产品到期兑付日,新的理财产品正在销售,这家仅百平方米的支行挤满了前来购买和咨询的客户,3位社区支行工作人员忙前忙后,耐心解答,指导客户操作购买,场面热闹而有序。
社区支行的人员配备少,工作人员往往还身兼合规内控、安全保卫等职能,受理的业务也不比传统网点少,三个人轮班一周开业六天,工作强度很大,工作到晚上七八点是常有的事。但也因为跟客户的高密度贴和,备受信赖,社区居民有了难处,愿意来这里倾诉,有了快乐,愿意来这里分享,这也是社区支行对“先做邻居,再做业务”的诠释。
防范诈骗的警戒线
社区支行的客户还是以老年人居多,老年客户往往也是电讯诈骗容易盯上的目标,为此,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一直视社区支行为防范电讯诈骗的一条重要防线,门头的走马灯、庭内的易拉宝、柜面的告示牌都有着相关警示,有的是简短的标语,有的是生动的连环画,时不时还会走进社区举办金融知识讲座。除此之外,还有着更为人性化的考虑。
社区支行的客户多数来自周围十来个居民小区,一些“常客”路过时总会进来打个招呼,工作人员对这些客户的性格、习惯甚至家人也颇为了解。有时有些老年客户前来办理网银业务,工作人员都会细心询问,并建议老年客户在自己的子女陪同下,再来开通网银业务。有时还会遇到冒充子女陪同老年人前来开网银的现象,也正是因为工作人员对客户的熟悉程度,你来我往地没几句话也能辨别出来真伪。
百花齐放的风景线
社区支行不仅地理位置上占据优势,金融服务上时限更广,同时与社区的紧密连接度还体现在各式各样的群体活动中。
今年9月,兴业银行上海分行辖内的社区支行借中秋、国庆传统节日之机,举办了形式各异的“庆中秋、迎国庆”活动。通过进社区、进校区、进园区,共计举办了71场大、中型社区活动。在居委会的信任和支持下,在社区居民的踊跃参与下,长江西路社区支行开展了包粽子比赛,仓场路社区支行开展了砸金蛋抽奖活动,七莘路社区支行举办了文艺晚会……此外,还与居委会在社区金融服务、文体活动、社会公益等多方面签署了共建协议。“门对门、面对面”的金融服务和“手牵手、心连心”的增值服务,这些都不是线上金融所能取代的,但正是这些让“银行”两个字更添温度。
银行转型的折射线
社区银行是传统银行业零售业务转型的抓手之一,自2013年第一家社区支行开业,截至目前,兴业银行的社区支行已建成千余家,其中1/3已实现盈利,未来3年还将计划建成3000家。
兴业银行副行长陈锦光表示,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倒逼银行不断创新并调整经营思路,加快转型。近年来兴业银行更加重视零售业务这片“绿海”,把发展社区银行作为零售业务转型的战略选择。“商业银行物理网点小型化、社区化、智能化、标准化是大势所趋,我们把建设‘小而精’的社区银行作为加快零售业务转型的突破口,通过渠道扩张模式的转变,打通银行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效弥补城市金融服务盲点,推出更多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客户体验,推动零售业务持续健康发展。”陈锦光说。(通讯员 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