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上市公司今年买理财近4000亿元

2015年11月20日 08:59    来源: 金陵晚报    

  新华社图片

  年关将至,手握大量闲置资金的上市公司在市场上掀起一股理财参与热潮。据统计,今年初至今,已有534家A股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累计金额近40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家数目前已超过去年全年的412家,金额则超出同期约两成。东方财富Choice终端统计显示,11月份以来已有90余家公司发布购买理财产品公告,其中60多家的投入资金中包含闲置募集资金。

  买理财青睐低风险

  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来看,绝大多数公司购买理财产品锁定在低风险保本型理财或结构性存款上。

  11月18日就有玉龙股份、金禾实业、茂鑫科技等17家上市公司发布了相关公告。中新医药18日公告称,在确保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同意公司使用不超过5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有保本约定的短期理财产品或办理银行定期存款。

  如此大手笔,今年以来在上市公司中并不少见。新希望公司今年7月表示,同意控股子公司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12个月内使用总额不超过20亿元购买理财产品。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1月份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中,认购金额过亿的就有26家。

  对于理由,公司通常的说法是“为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率,合理利用闲置资金,增加公司收益”。上海地区某零售业A股上市公司高管告诉记者,保障资金安全是购买理财产品最优先考虑的,因此公司大多会选择低风险理财产品,期限最短为7天,最长为1年,年化收益率大概在3%-4%左右。

  募资是第一大来源

  账面上有大量闲置资金的公司热衷投资理财,而用来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公司闲置的自有资金和募集资金。根据公告,11月份参与金融理财的公司中,使用募集资金购买的大约占据六成。

  从上市公司掀起的这股投资理财热潮中,不难发现传统服装、零售等公司的身影。“购买理财产品对于无心改善业绩的公司来说,也许是种增收的好办法。”安信证券一位分析师表示。

  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8亿元的七匹狼,其依靠理财产品所产生的投资收益就有8952万元。公司方面称,目前正在调整发展战略,拟由“纯实业”转化为“实业+投资”的运营方式,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

  “年底效应”升温

  由于年底效应,上市公司的理财热潮在此时更为凸显。

  “每季度末特别是年底,银行要考核,需要冲规模,这时的资金需求相对较高。”上述资管部人士表示。

  在资金面仍保持宽松的市场普遍预期下,市场人士认为,银行理财收益仍将继续下调,这也意味着银行仍会一定程度控制规模增速。“对公理财很多时候是为了维护与企业的关系,所以还是会面向企业客户发行理财。”上述人士说,为了维护关系,企业想买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银行即使不想卖,最终也会妥协。

  “这么多公司宁愿买理财也不做实业,说明有些上市公司并不看好自己公司或相关市场。”一位不愿署名的分析师称,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可能也意味着他们认为此中风险低于投资实业或扩大再生产。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对记者表示,企业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需保证投资者的知情权,保障信息披露的完整真实,说明清楚购买理财产品所用资金的来源与用途等。

  上市公司募投资金 切莫空转

  据不完全统计,那些积极参与理财投资,并依赖理财收益来美化财务指标的上市公司中,约有三成集中在百货零售、服装纺织等传统行业。

  上市公司对于“被动投资”如此热衷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公司长期偏离主营业务轨道,很可能错失行业调整过程中转瞬即逝的机会,耽误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 将募集资金投入资金空转,无形中为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推波助澜,干扰和影响货币宏观调控的效果;经济下行态势下,回避自身主业的经营压力与风险,却容易坠入同样因宏观经济而生的理财违约怪圈之中。

  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