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大盘冲高回落 两方面制约股指上行

2015年11月17日 15:1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7日讯 沪深两市今日大幅高开,开盘后在券商和保险等金融板块的带动下再度走高,顺利突破5日均线的束缚,逼近近期反弹的新高;在主板走强的同时,创业板股指在创出反弹新高的同时确震荡走低,与主板形成跷跷板走势。午后,沪指震荡下行失守3600点关口,创业板逼近2700点。盘面上,航空板块涨幅靠前,题材股降温,逾50股涨停。成交量上来看,今日市场成交量较前一个交易日同期成交增幅明显。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截至收盘,沪指报3604.80点,跌2.16点,跌幅0.06%,成交5215亿;深成指报12511.55点,跌108.83点,跌幅0.86%,成交7508.31亿;创业板报2717.05点,跌80.11点,跌幅2.86%,成交1997亿。

  技术面来看,经过上周四和周五连续两个交易日的休整,市场的各项技术指标得到有效修复,并且KDJ指标再度出现金叉之势;同时BOLL通道的中轨道也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在结合今日市场通过拉升券商等金融品种的方式一举突破5日均线的束缚,市场的整体趋势重新回到正轨。不过,沪指受制于3670点强压力位,前期此位置套牢盘较多,加之市场本身量能不足,短期继续维持震荡整理概率较高。

  有机构认为,近期A股行情火爆,似有“重回牛市”之意,投资者的情绪也十分高涨,但当前市场还不能与上半年的行情同日而语。一方面,国家队初期救市资金被高位套牢,机构投资者4500点之下减持受限,都将制约A股走势。另一方面,临近年末,各家机构逐步进入利润兑现期,也将制约大盘的上行空间。因此,A股市场回归常态化仍需一个漫长的过程。

    此外,针对早盘创业板与主板形成的跷跷板走势,有机构分析称,尽管早盘大盘强势拉升,但盘中却暗藏了主板与创业板背离的重大假象,这说明市场资金做多步调不统一,后市或有一轮结构性分化的新风暴袭来。

  资金动向

  整体来看,今日大盘成交量较昨日明显放大,创下此番反弹行情以来的新高,说明市场有一定的回暖气象,但是短期内还是会呈现震荡局势。板块方面,今日主力资金流出量较大的板块为计算机应用、券商、电气设备,分别为70亿、68亿、58亿。

  明日股市三大猜想

  大势猜想:二八风格转换短期将延续?

  实现概率:85%

  具体理由:今日两市高开后震荡走弱,创业板午后大跌,上证指数仍维持红盘。盘面上券商为代表的蓝筹股走强,题材股出现普遍回调,市场二八风格切换较为明显。这或许是由于IPO临近,打新资金为增加市值而入场,而这部分资金一般都会选择比较稳定的蓝筹股作为介入对象,因此短期内市场或将延续此风格,直到新股申购开始,打新资金离开蓝筹股。

  应对策略:投资者短期可以适当的进行调仓换股,适当关注一些近期涨幅较小的前期活跃的蓝筹股,如军工、高铁、央企改革等,不过不建议追高。另外套牢的投资者也不必太过恐慌,市场目前难以出现连续杀跌,可耐心持股等待反弹。

  资金猜想:沪市个股将是近期主力资金首选?

  实现概率:80%

  具体理由:从资金监测数据来看,截至目前两市主力大单资金净流出268.701亿元,其中上海市场流出93.222亿元,深圳市场流出175.479亿元。深圳市场主力资金流出明显大于上海市场,这也反映出盘面上明显的二八风格。从实时资金流向来看,市场上午主力资金流出幅度曾一度大幅收窄,随后又开始出现持续放大。

  应对策略:短期随着打新资金的入场,两市资金流出的速度或将放缓,并且像今日这种上海市场资金流出幅度明显小于深圳市场的格局或将延续,投资者应回避一些近期涨幅过大的个股,以防在主力资金出逃时接盘。

  热点猜想:高铁概念股将持续活跃?

  实现概率:75%

  具体理由:德国铁路公司首席采购官吴维-君特16日在柏林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德铁有意扩大国际供货商网络。更引人注意的是,君特公开为中国高铁装备“点赞”。他说,采购中国高铁整车或机车是德铁几年后的“可能选项”。不过,在此之前,中国高铁装备需要通过欧洲和德国相关机构的审批。

  应对策略:德国公司表示经过前期接触,德铁将中国中车、太原重工等约40家中国企业列入潜在供货商范围。受此消息刺激高铁概念股今日有所异动,由于高铁概念股此前涨幅较小,短期或有望继续活跃,投资者可适当关注。

  中国经济网声明: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中国经济网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