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微众银行行长副行长接连离职 公司回应称“不会影响业务推进”

2015年11月17日 07:16    来源: 证券日报    

  

  对于微粒贷被质疑的“主动邀请客户与实际信贷需求不一致的问题”,微众银行有关人士强调,“微粒贷会坚持白名单邀请制”

  ■本报记者 张 歆

  “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一位银行业人士对《证券日报》如此评价微众银行近两个月正副行长(曹彤、郑新林)相继提出离任的消息。

  “任何银行其实都面临高管或核心团队离职的压力,但是对于正式落地仅仅半年多时间的微众银行来说,对已经发生的离任自然只能是祝福,而主动防患离任的传导效应才是最重要的”,该人士进一步表示。

  不过,对于微众银行的稳定发展,其内部还是充满了信心,该公司有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据了解,郑新林离职是因为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微众银行尊重他的个人选择,也感谢他对微众银行所做出的贡献,但其离职不会影响微众银行业务推进。”

  曾经的豪华

  名著三国演义中,“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但得到上述二人的刘备并未能一统江山,也被部分读者调侃“得一可得天下,得二就太多了,所以失了天下”。

  虽然与三国故事中的情节并不类似,但是微众银行的豪华高管团队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微众银行最早曝光的一名高管是顾敏,这名年约40岁的金融“少帅”掌舵前海微众银行,出任董事长。公开资料显示,顾敏于2000年前后从麦肯锡加入平安集团,历任平安电子商务高级副总裁、全国后援管理中心总经理、平安渠道发展董事长兼CEO、平安数据科技董事长等职。2012年6月,顾敏担任平安集团常务副总经理,2012年7月起出任公司执行董事。在平安集团任职的多年里,顾敏曾负责平安后台运营及创新业务,具备丰富的金融及创新业务经验。

  此外,入职前“剃发明志”的微众银行首任行长曹彤也为金融圈所熟知,其来到微众银行前的“最后一站”已经是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

  此外,来自平安集团、陆金所、甚至监管部门的一众副行长和核心高管也使得微众银行的高管团队豪华得令人“几乎睁不开眼”。

  缺乏“稳定剂”

  但是,豪华的背后也有两层对于稳定不利的“副作用”:其一,高管人员容易被同行“惦记”,遭遇被挖角的概率提升;其二,“明星高管”的磨合较普通团队更为困难。

  就团队稳定性而言,与网商银行相比,微众银行确实有些“先天不足”,网商银行的一部分金融核心高管来自“阿里系”,或者可以说是内部成长以来的,其稳定性自然远高于外部挖角形成的团队结构。

  “腾讯此前虽然在社交领域发力,但是并没有金融领域的经验和人才储备,自然需要借助外力;而网商银行依靠的是阿里,有阿里小贷、蚂蚁金服作为业务前身和伙伴,在获得银行牌照之前,集团已经通过并购实际拥有了基金等金融牌照,与银行的业务合作比较多,对于金融圈更为熟悉”,上述银行业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表示。

  “现在传统银行也都着急通过混改,实现高管和核心员工的持股计划,从而借‘金手铐’挽留人才,而很多外资银行对于高管和一线的优秀员工也都有期权的奖励,但是微众银行在此方面一直未有消息流出,或许这也是微众银行短期内接连遭遇行长级别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该人士进一步表示。

  “现在金融圈挖角进行得确实很惨烈,一家今年7月份才正式公布出来准备筹建的民营银行,9月份已经要求我们协助寻找行长人选,由于该民营银行的几位股东同样是‘重量级选手’,潜在候选者对于岗位机会其实比较动心,就是担心这家民营银行什么时候才能获得牌照”,一位猎头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此前,本报记者也曾经报道,今年以来,16家上市银行离职董监高的数量超过了50人,部分银行的董监高离职率(离职人数相对于该行董监高总人数的占比超过了20%)。不过,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的员工持股计划以及交行的“深改”都在为传统金融机构挽留人才做着努力。

  “互联网企业员工的忠诚度通常情况是远低于传统金融机构的,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企业文化更偏近于互联网企业,因此,没有制度和待遇的保障,核心员工离职更是很难避免”,该猎头表示。

  微众“按部就班”

  对于正副行长的接连离职,微众银行比较淡定而低调,前任监事长、现任行长更是将相关工作“一肩挑”。

  该公司有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微众银行尊重他(郑新林)的个人选择,也感谢他对微众银行所做出的贡献,但其离职不会影响微众银行业务推进,微众银行一直在按部就班的推进业务进展。”

  这是《证券日报》记者在对于微众银行的几次采访中第二次获得“按部就班”的回应。事实上,很多业内人士曾在与本报记者的探讨中,对于微众银行的业务推进速度表示了质疑。

  不过,昨日微众银行有关人士进一步解释称,“除了微众银行APP,我们还有微粒贷、以及跟平台合作的微路贷、微车贷,只不过后几款产品一直是比较低调的推进,大众不是很了解,微众银行APP目前只是基础产品。”

  本报记者拿到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微粒贷有100万名授信用户,累计发放贷款40亿元,贷款余额逾20亿元。

  对于微粒贷被质疑的“主动邀请客户与实际信贷需求不一致的问题”,微众银行上述人士强调,“微粒贷会坚持白名单邀请制”。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