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徐翔被调查成标志事件

2015年11月11日 07:59    来源: 法治周末    

  自11月1日徐翔被调查,关于徐翔的话题也迅速成为热点,以至于众多网友戏称那几天“被徐翔刷屏”了

  11月1日晚上,以低调著称的阳光私募基金大佬徐翔被警方带走的消息在金融圈中刷屏。当天晚上,新华社发布了来自公安部的消息:泽熙公司法定代表人徐翔等人遭警方调查,徐翔等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其行为涉嫌违法犯罪。

  徐翔是江浙游资中的佼佼者,成名于银河证券宁波解放南路营业部,以“稳准快狠”炒作题材股著称,市场中很多拥趸。据传徐翔以三万元入市炒股,个人资产目前已经达到四五十亿之巨。

  据媒体报道,徐翔5年间曾7次传出被查7次辟谣,关于徐翔背景何来?有多种说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与徐翔的投资有关。

  舆论认为,“徐翔被调查”将成为中国股票市场的标志性事件。

  舆论关注度走势

  从新闻报道趋势图上可以看出,徐翔被警方调查这一事件从一开始就占据了媒体和网民的眼球。公安部发布徐翔被调查的消息是在11月1日晚间,最先报道这一消息的是侨报网,随后,同花顺(300033,股吧)金融服务网、天天基金网和青岛传媒网也在11月1日晚间迅速跟进了这一新闻。

  自11月2日起,《新京报》《环球时报》《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等报纸开始对“徐翔被调查”事件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也纷纷进行转载,并刊发了大量专栏作家的评论文章,如新浪网在“意见领袖”专栏中刊发著名财经作家李德林(博客,微博)的文章《徐翔们到底是谁的白手套?》,文中称,正是因为有权力的庇佑,白手套在商场上奉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他们自己最终走上不归路。“徐翔被调查”的舆情热度也在这一天达到了最高峰,当日新闻报道总量(含网络转载,下同)达到了5130篇。

  11月2日至3日,舆情热度仍处高位,新闻报道和评论文章依然占据媒体重要版面。

  11月4日以后,关于“徐翔被调查”事件的舆情逐渐回落,但相关文章网友跟帖的数字依然在持续增长。

  根据“法治周末谷尼舆情监测中心”大数据平台“新微邦”提供的数据,11月1日至11月8日,关于徐翔的微信公众号文章达到1000篇,阅读量超过1100万。其中,《原创丨徐翔被调查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新时代的开始!》《徐翔之后,更大的风暴要来》两篇文章阅读量和点赞量排在前列。

  《原创丨徐翔被调查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新时代的开始!》认为,“徐翔”命运沉浮是资本市场中的必然现象。文中称,徐翔作为当前A股市场的标志性人物,他被调查其实也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所以发生也不意外。当然,就现实意义而言,徐翔被调查也意味着A股的又一个时代结束了。

  《徐翔之后,更大的风暴要来》作者黄生认为,谁提供了内部信息、谁购买并持有了基金、谁高位接盘,只要查这3个问题,将会掀起惊天大风暴,中国股市也将获得真正重生。

  根据“新微邦”提供的数据,在主流媒体关注度上,网易遥遥领先其他媒体,占比86.93%;凤凰网次之,占比4.65%;中国新闻网排名第三,占比1.52%。

  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抽样482名网友观点可发现,网友对“徐翔被调查事件”观点比较多样,但主要观点有两个,一是认为徐翔被调查是罪有应得,占比35.7%,二是认为相关部门存在监管失职,占比26.1%。

  认为徐翔被调查是罪有应得的占35.7%。网友“无小雷”:太好了,大快人心。

  网友“春色满园369”:害群之马,应该法律制裁。

  认为相关部门存在监管失职的占26.1%。网友“小猪南瓜先生”:证监会应该到了认真反思的时候了!如果不是制度漏洞和监管虚无,这些“恶庄”想坐庄也搞不成!

  网友“悟性决定成败”:管理层不管调查还是不调查,监管层失职是不可争辩的!监管层视而不见,任大鳄横行,我不会因为你管理层抓几个违法者,就能抚平家庭积蓄被一个月内彻底洗劫的痛!

  对监管部门点赞的占15.6%。网友“心空才能融入”:这才是管理部门做的事!

  关心内幕消息从何而来的占5.6%。网友“dengdengyf”:总经理徐翔等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那内幕信息是谁透露的呀。

  网友“彬彬585858”:内幕消息哪里来的?

  认为最可怜的还是小散户的占3.9%。

  网友“边关月5101_f39_386”:我等散民就是少数人的提款机,退出也罢!

  认为对股市会产生如何影响的占3.1%。网友“小张同学886”:……这等事,是利空还是利好?

  其他占3.3%。网友“奔波9216”:其实都是出名惹的祸,人怕出名猪怕壮啊。

  媒体观点分析

  《环球时报》撰文称,徐翔出事之所以是一种必然,跟中国股市不健康的土壤有关。中国股票市场自成立以来,一直都伴随着投机炒作,内幕交易与市场操纵行为随处可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里,股市制度又不完善,对内幕交易与市场操纵行为的认定存在很大的缺陷。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作为投资天才的徐翔最终走上内幕交易、市场操纵之路,并不令人意外。

  《新京报》评论称,中国股市不能成为徐翔式投机者的乐园。目前证券监管部门执法力量有限,且正处于监管转型磨合期、监管能力建设期和监管质量提升期。在此情境下,全社会理应对证券市场共同构建“大监管、大执法”格局,针对徐翔式违规操作,各有关部门要建立“联手行动”机制,及时立案、调查和处罚。让徐翔式涉嫌操作行径尽早被依法惩治。也只有以“大监管”格局夯实依法治市,那些投机者的迷梦才会警醒,妖股才能退场。

  《每日经济新闻》发表了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的专栏文章《徐翔倒下还不意味着游资会跟着倒下》。叶檀认为,徐翔倒下,意味着徐式交易模式的倒下,但还不意味着游资的倒下。此前打着市值管理旗号的凶猛做庄、内幕交易可能会略有收敛,但中国散户主导、跟风炒作的方式暂时还难以改变,投资者的心态也很难改变。也就是说,短期内市场依然会是大游资与机构主导的市场。但可以通过改良制度守住底线。从守住底线的角度来说,徐翔事件将成为重要的标志。

  《法制晚报》认为,徐翔神话破灭,是市场的需要。徐翔被查,也在给那些热衷炒作,喜欢空手套白狼玩金融游戏的人一个提醒,所谓的“游戏股市”必须在证券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没有人愿意拿出心血和积蓄去陪别人玩疯狂的游戏,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政府可以以牺牲平稳的经济为代价,去容忍疯狂的游戏。制造泡沫的人和做法,对谁来说都是危险的,在市场成熟的时候,都会进入被淘汰之列。

  舆情点评

  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股民数量已经超过1亿人。因此,徐翔的倒掉,不仅是财经界的重磅新闻,更成为数以亿计的老百姓(603883,股吧)的热议话题。

  “股市如赌场”,喊了很多年,但依旧如故。最近执法部门对证券犯罪痛下狠手,使得诸多妖股跌落神坛,就意在整肃股市风气。而徐翔被抓,也是打击证券犯罪决心的彰显。

  公众关心的热点,往往就是事件的关键点。从“徐翔被调查事件”网友观点分析可以看出,徐翔的内幕消息从何而来、相关部门是否存在监管失职是两个绕不开的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要等待相关侦案工作结束之后才能水落石出。希望到时侦查部门对徐翔是否从事内幕交易有一个清楚明白的说明,除尽笼罩在股民心头的阴影,重新树立对股市的信心。

  相关部门是否存在监管失职,涉及到金融系统制度建设的完善性。根据证券法,证券交易所应切实承担一线监管之责。当出现重大异常交易情况,可限制证券账户交易。除了交易所,证监会以及公检法部门也应承担监管责任。但这些部门如何有效联动,共同打击证券犯罪,建立公正透明的股票市场,值得深思,也是证券市场的必修课。

  除市场监管和金融系统制度建设外,法治建设应成为抵御证券犯罪最坚固的堡垒。建议司法部门进一步明确市场操纵与投机炒作的区别,让每一个投资者能够区分什么是投机炒作行为,什么是市场操纵行为。同时,从立法的角度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不仅要罚没收入,而且对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要追究法律责任,赔偿投资者损失,承担刑事责任。如此一来,敢于以身试法者自然会大幅减少。

  (作者系法治周末谷尼舆情监测中心分析师)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