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聚首“经济圆桌”,从“双11”热议当前消费话题——
如何看待“双11”网购热
主持人:以“双11”为代表的网购热形成了一种新的消费现象。去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网上零售额增长近50%。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6.2%。
对于网上销售的快速增长,有人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增长点;有人认为“双11”的火爆是由于消费者压缩了平时的支出;也有人认为,网购热抑制了人们到实体店的消费。请问各位是否认同这些观点?
郭召芬:网购确实对实体店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从我们的切身感受来说,为了节省时间、节约成本,我们可能直接在网上下单,不再去逛商场了。去年统计局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有78%的网购是替代实体店消费的,另外的22%则是新增消费,也就是说通过网购这种新业态,产生了新的消费需求。比如说,在原来的流通体制下,三四线城市商业网点的布局和商品供给无法全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些消费者在网购中的新增需求就比较大,可以从网上买全国甚至买全球。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在网上也有一些新增需求,比如特色农产品和境外商品。“双11”是电商顺应消费者需求创造出来的促销大集会,满足了消费者购买物美价廉商品的需求和热情,对于日常消费有一定的替代性。“双11”主要满足了一些可用可不用、或者可以推迟消费的购物需求,那些急需的日常消费并没有被替代掉。今年“双11”的战线拉长了,不再只是一天,可能是三五天,甚至是半个月或更长时间。未来,“双11”将可能成为一个促销概念,不只是比拼一天的销售额。
许光建:“双11”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说明消费是没有止境的,创新是无处不在的。全中国的老百姓都铆着劲儿要在这一天下单,这是一种群体效应,大家互相模仿,互相影响,你买我也买。同时,物美价廉的商品确实能够促进消费,拉动消费。以“双11”为代表的网上购物狂欢是电商行业值得肯定的创新。这种火爆的现象说明,老百姓不是不想消费,而是想找一个好的渠道、好的方式来消费。其实电子商务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一方面是刚才郭老师提到的三四线城市和广阔的农村市场还有待开发。我们看到现在不少电商都在积极拓展县域和农村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电商在生鲜产品、特色产品、服务消费等方面比实体店具有更大的优势。电商对实体店的替代作用肯定是有的,但也确实拉动了消费。例如图书、电子设备、海外直邮产品在网上购买更加便利,而服饰、化妆品等则在实体店体验后购买更合适。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电子商务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深入探讨的话题。
如何应对电子商务“搅局者”
主持人: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消费领域乃至整个经济运行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现象,或者说是个“搅局者”,包括生产、消费、物流、支付、监管、科技创新等诸多环节和领域都被搅入了这样一个新的布局之中,谁都不是局外人。各位如何看待这种新的经济现象?它会带来哪些新变化,对未来的消费有什么引领作用?
杨英杰: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形态,满足了人们简单化、便利化生活的需求。消费者已经慢慢适应了这种新的消费习惯,零售企业必须顺应这个新的潮流和趋势。电商对实体店的冲击难以避免,对整个消费结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是也创造了很多新的需求。
郭召芬:目前,互联网在消费领域应用比较广泛,比如支付、生活服务、商品购物等。未来,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深入推进,在生产领域或其他方面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将对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和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说工业4.0也好,中国制造2025也好,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规模化的定制生产,这是与电子商务和支付方式的变化相呼应的,将会带来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深刻变革。当前,对于电子商务中的价格欺诈、恶性竞争、假冒伪劣等乱象需要加强监管,着力提升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中国品牌。
许光建:电子商务对消费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或者说是创造消费,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给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电商的价格欺诈和假冒伪劣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政府部门只有深入市场,了解真实的消费情况,才能确保监管到位。再比如,随着个性化定制越来越普遍,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消费者定制的商品买回来后是否满足预期,或者说需求和供给能否匹配,这其中会产生很多纠纷,将考验市场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还有支付问题,现在网络支付很便利,微信支付、支付宝转账等十分普遍,但也存在风险隐患,如果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消费安全就难以保障。电子商务看上去只是消费环节,实际上牵涉经济运行的很多方面,包括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监管、质量监管、价格监管、市场监管等等,政府部门要顺势而为,主动学习电商,了解电商,服务电商。
如何理解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主持人:我们都能感受到,无论是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还是即将到来的“双11”,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是很强烈的,购买力也很强大。而且,广大商家使出浑身解数进行促销,整体的营商环境也在不断改善。从数据上看,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58.4%,持续居“三驾马车”之首。请问各位怎么看待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许光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确实在提高,一方面是由于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作用有所下降,相对来说,消费的作用就更加凸显;另一方面,消费结构本身也在不断优化升级。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老百姓收入的提高,极大地释放了中小城市乃至农村居民的生存型、发展型甚至是享受型消费需求。与此同时,人们的消费方式也从过去的模仿型排浪式消费转为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对拉动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更加凸显。在看到消费持续增长的同时,还要注意到我国的最终消费率和西方国家相比还是偏低的,消费进一步增长的潜力巨大,今后应重点刺激消费增长。可以预见,未来5年,消费的增长速度会更快,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会更大。
杨英杰:从经济学理论来讲,人类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投资只是把消费的链条拉长了,是为了形成更好的、更高质量的消费。出口同样如此。经济增长的目的是满足消费,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可以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在某个领域消费需求较少,就可以相应减少一些投资。把经济增长和消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尤其要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消费由谁来决定?是由我们每个个体,也就是由市场来决定的。生产者要根据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了解市场,并由此决定自己生产什么,把消费和生产挂起钩来。正如许老师所说,现在消费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了,生产环节要主动适应这种新变化,向定制化方向转型。
郭召芬: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性力量,也与我们经济发展的阶段有关。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在这个阶段,投资率是下降的,消费率是上升的。2014年我国消费率51.4%,连续4年提高。目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需求增长较弱,国内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经济结构正在进行深度调整,投资的拉动作用不断放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消费无疑是“三驾马车”中最持久最稳定的力量,能够起到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要把这个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必须下功夫满足消费需求,增强消费能力。当然,在扩大消费的同时,仍然要发挥好投资的重要作用,为消费的长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如何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主持人:当前,要想充分释放消费力,让人民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就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十二五”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除了不断增加收入之外,促进消费还需要哪些支撑元素?刚刚出炉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这一表述有什么新亮点?
杨英杰:要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仍需持续不断地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而收入的增加,需要从生产环节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保证大家需要的东西能够生产出来。因此,从根本上还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不断完善市场机制,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形成一个风调雨顺的大气候。如果说市场主体是一棵小草,就要让他们从好的环境中汲取发展所需的营养。政府塑造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治生态、经济生态,新的增长点就会不期而遇地生长出来,人民群众的收入自然就提高了。
“十三五”时期,绿色消费将成为一个很大的亮点。最近,北京市的新能源汽车指标不再进行摇号,直接向所有通过资格审核的申请人配置。这是一个进步,不过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因素仍然有很多。我们需要更多更好的制度设计,来鼓励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中国的消费潜力无穷,要释放潜力需要切实改善消费环境、消费制度、消费生态等。
许光建:促进消费,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至关重要,此外,一些支撑消费的因素也很关键。第一就是社保,通过完善社保体系减少人们的后顾之忧,才能让大家敢于拿出更多的钱来消费。第二是制度创新,房贷、车贷、抵押贷款等金融创新,对改善生活、扩大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一些电商针对购买力较强的消费者和大学生推出了分期付款和打“白条”等信用服务,将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消费规模。第三是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着力改善升级消费环境,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消费的便利性。第四是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我认为这是一个突出的亮点。现在,商品消费的潜力已经释放得比较充分了,网购虽然火爆,无非是换一个购买方式的问题,绿色、安全、环保的商品还有很大的消费升级空间。服务消费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服务消费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下一步,要继续在安全和质量两个方面下功夫,提升服务消费的档次,使其对稳增长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郭召芬:消费能力和消费预期是扩大消费的决定性因素,在收入稳定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大规模资金支出的压力,就可以安心消费。其次,扩大消费,还要有能够满足消费需求的商品,比如,消费者需要有机、绿色、智能、高端的商品,确保这些商品的有效供给,才能有力地促进消费。这几年中国人的境外消费热情高涨,就是因为国内的有效供给不足,导致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外流。国家应当通过制度创新,提高有效供给的生产能力和质量保障能力。再有,要加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近几年,在电商和物流业发展的推动下,流通环节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得到了改善,但仍是制约消费的重要因素,要通过加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确保生鲜商品或实时性商品及时送到消费者手中。最后,鼓励线上线下创新,通过创造新的消费模式,促进服务消费的大规模增长,比如洗车上门、厨师上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