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前三季度太保官网访问量达1.9亿次 电网销及交叉销售贡献22%产险业务

2015年11月05日 07:20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太保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称,其移动保险服务占比已达30%,去年仅不到5%

  电网销及交叉销售正成为中国太保新的利润增长点。

  近期,中国太保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电网销及交叉销售收入占太保产险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22.8%,其中电网销业务收入130.30 亿元,同比增长 12.2%,交叉销售业务收入为30.98亿元。

  在互联网保险领域,中国太保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前9个月官网PV(网站访问量)近1.9亿次、注册会员量750万;alexa国内排名850位,居于同业前三的位置。

  将拓展第三方平台

  从网销保险的整体布局来看,官网平台(包括PC、移动)目前是中国太保网销的主要平台,“移动端支付的保费从2014年起提升很快,移动端业务将作为我们下一阶段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国太保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称。

  该人士表示,目前太保官网平台(包括PC、移动)还是公司网销业务的主要渠道,今年前三季度太保官网的保费规模占其总体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的比例在60%-65%之间。

  太保称,未来将发展移动端业务,“但移动端并不会简单作为一个接触点去发展,而是充分利用移动端随时使用、LBS等特点,与PC等其他触点统筹设计,建立起多触点协同的机制,体现互联网场景化、碎片化等销售特点”。

  “随着互联网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11月1日生效后,新规定对于第三方网站定位和工作边界进行了明确的说明,也为第三方网站的业务发展奠定了基础,下一阶段我们将积极拓展第三方网站的业务合作,提升业务增长。”该人士表示。

  东兴证券研究员黄琳认为,太保互联网平台以“多触点、多内容、智能化和优体验”为搭建目标,现阶段形成了 PC 端、移动端和 APP 等多类型互联网载体共服务的模式。

  黄琳称,从访问量角度看,太保平台获得快速增长。去年太保移动端访问量达到了6280万人次,PC 端在线商城访问达到2640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移动端的访问在2013年几乎是没有的,同时在线注册的会员数量2012-2014 年复合增速达到了 167.16%,2012年年底仅有80万人,2014年年底达到了571万人。

  从内容的角度看,太保互联网平台全覆盖保险销售、生活增值服务和保险理赔等业务。今年上半年太保互联网可全流程销售的产品有 32 款、O2O 产品 50 款。另外太保是行业内首家可在互联网平台直接提供保单贷款服务的公司。

  从智能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平台可为客户展示过往太保经历和智能化的视图等等,方便客户掌握自身消费或服务情况,另外也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保险组合和报价。

  “未来将在各种互联网渠道发展的策略上,以自有平台为基础,从渠道的引流获客效率、费用成本等多个角度进行统一评估,以确保互联网保险业务能够有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上述太保负责人表示。

  移动服务从不到5%到30%

  对于网销保险,该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说,“保险+互联网和互联网+保险,本质上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关注客户需求,改善客户界面,提升客户体验,更好地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方法是积极利用互联网新技术,促进保险服务模式升级。”

  此前的9月16日,中国太保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联合成立“新技术应用实验室”,双方将在信息通信技术(ICT) 领域展开合作,共同研究保险行业下一代ICT架构,推动新技术在保险业的应用。

  中国太保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与大型互联网公司和领先科技公司均保持了良好合作,包括华为和BAT,在多个业务领域发展良好。通过协同协作,充分发挥双方的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为各自的客户提供服务。

  对于未来的整体布局,中国太保表示,未来将实现三覆盖:一是在客户端实现全覆盖,2012年成立太保在线公司,现在每天有超过50万的客户访问太保的在线平台;第二是销售端的覆盖,公司建设了业内首家移动应用实验室,开发的神行太保移动销售工具,目前配置超过16万台,覆盖寿险个人业务出单,上半年实现移动出单超过200万件,上半年移动保全处理了280万件,移动保险服务占比从去年不到5%到今年已达30%;第三是实现理赔端的覆盖,移动理赔工具在太保理赔人员中已经实现全覆盖,上半年移动查勘超过380万件。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太保也将交叉销售引入网销。数据显示,通过对网销车险客户的引导和电销车险客户的推荐,去年有超过1000 名客户通过网电融合的方式购买了太保寿险产品;近3000 名客户借助线上线下融合通过公司指派的营销员购买了寿险产品。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