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券商下调基金申购费率
见习记者 李沪生
随着A股市场的大幅调整,基金销售也陷入困局,上半年牛市最火热时动辄限购配售的景象不再。8月份以来,已有多家券商大幅下调基金申购费率,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沪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称,目前渠道对新基金的需求已经大不如以前,连带着老基金的持续营销也变得艰难,8月份以来公司多只基金的申购量已经不足4、5月份的50%。
从8月底开始,不少券商纷纷下调基金申购费率。其中,华宝证券公告称,拟于9月1日开始对通过公司网上交易委托申购及定投的投资者实施费率优惠。具体而言,原前端申购费率高于0.6%的,则按0.6%执行;原前端申购费率等于或低于0.6%的,则按原费率执行。
华宝证券公布的名单显示,包括博时、广发、嘉实、华夏、南方、易方达在内的多家公司共计470只产品均参与此次优惠费率。随后,包括国泰、富国、中银等未在名单中的公司也先后参与其中。
继华宝证券后,海通证券(600837,股吧)、国都证券等公司也先后发起费率优惠活动。
“其实就是券商让利吸引客户,本来大部分申购费用就是渠道收取的,基金公司也留不下多少。”沪上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坦言,费率无论高低,基金公司都分不到一分钱,“唯一的好处是可以提升规模,这也正是目前基金公司配合的最大动力。”
据了解,早在今年8月初,平安证券就宣布分批次对代销的所有基金实行申购费率优惠,也是目前唯一大规模下调基金申购费率的券商。
(责任编辑:康博)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