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卖空”不关股指期货的事
□西南期货 史光达
此前由于股市下跌幅度较大,一些股民朋友会看到这样的说法:“2008年金融危机欧美都禁止做空”、“我们也应该禁止裸卖空”。其实,金融危机期间,欧美是禁止过裸卖空,但裸卖空是现货市场的概念,和股指期货真是一点关系没有。欧美市场在金融危机期间,从来没有禁止过股指期货交易。
首先,“裸卖空”是现货市场的一种交易方式,股指期货市场不存在“裸卖空”现象。“裸卖空”是部分境外股票市场的一种交易方式,允许投资者在没有借入股票时,先在市场上卖出手中根本没有的股票,只需在约定期限内(美国市场为3日内)从市场上买入该股票交付即可。我国股市未允许进行此类交易。
具体来说,一方面,“裸卖空”主要是指股票单向卖空,而股指期货实行双向交易机制,多空对立统一,天然均衡,不可被片面地视为做空工具。据了解,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中,很多国家采取了限制股票“裸卖空”措施,但从未限制股指期货运行。
另一方面,“裸卖空”存在明显缺陷,容易沦为市场操纵工具。传统的卖空是指交易者预期股价将下跌时,从经纪人手中借券卖出,然后在一定时间内买入股票归还的行为。而“裸卖空”是指卖空者在借入股票之前就已向买方出售了手中根本没有的股票,且只需在规定的T+3结算日前买入股票交付,从而为卖空者提供了可以延后交付股票的三天空档机制。
据了解,这种“先行卖空”的机制在国内被完全禁止,但在美国起初并不违法,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才全面禁止。此前,美国证券监管机构也很少对这类交易施以严格监管,甚至一些“裸卖空”者在超出T+3结算日未能借入股票交付买者,也仍能继续交易一段时间。滥用“裸卖空”并对股价进行操纵的行为容易造成股市价格剧烈波动,极易引发市场系统性风险,因此在金融危机时“裸卖空”被禁止。
其次,从国际经验看,海外监管机构曾禁止裸卖空交易救市,但从未限制股指期货交易。在2010年欧债危机和2008年金融海啸期间,美国、德国证监会等机构都曾禁止“裸卖空”交易来稳定市场。但各国监管机构从未限制股指期货做空。
股指期货是标准化的避险工具,市场参与者既可以买多,也可以卖空,从而建立起期货头寸,在交易机制上并没有类似“先向买方出售手中没有的合约”的问题,也不存在延后交付的空档机制,因而与“裸卖空”完全不可相提并论。正因为如此,在2008年金融危机恶化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裸卖空”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度和措施,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对股指期货并未施加任何限制。股指期货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发挥了分散风险、套期保值的作用,其作用得到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公认。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