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岫:互联网金融应坚持“四个导向”
继去年提出“十大监管思路”后,9月12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王岩岫在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5(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互联网金融发展应该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风险可控”“消费者保护”“逐步完善监管”为四个基本导向。
多位参会人士向记者表示,监管政策的不断出台,明确了互联网金融各个业态的监管部门职责,同时监管边界和风险底线也更加明晰,这意味着整个行业“无监管”的时代已经过去。
尊重金融规律坚持四个导向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对金融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互联网金融也带来新型风险和问题。
王岩岫表示,从政策引导的方向看,互联网金融应按照市场化的方向得到支持与鼓励,但也需要尊重金融的客观规律,其发展应该坚持四个基本导向。
首先是“以实体经济为本”的导向。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服务性行业,满足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是其金融服务的第一要务。
其次,“风险可控”的导向。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是金融,需要遵循金融的内在规律,特别是涉及资金及公众存款人利益的金融业,应该首先关注客户资产安全性,同时打击以互联网金融创新为名义的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第三,“消费者保护”的导向。为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充分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各项权益,从事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不能利用自身的业务优势和技术优势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包括客户的知情权、信息权和财产权,任何机构不能利用自身优势地位擅自动用客户的资产或者泄露客户信息。
最后,“逐步完善监管”的导向。因为互联网金融还是一个新的业态,许多业务模式正在探索完善。尽管有些互联网金融有很强的互联网特性,但从事金融业务就涉及广大消费者的资金和信息,监管体系就须以金融风险监管目标为原则,明确业务边界、风险边界和法律边界;在此基础上,根据行业发展,逐步将金融体系的精髓、基本思想和监管原则体系化、成文化、法制化,融入可以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之中。
银行加速业务创新
2015年,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银行业发展面临新的环境和形势。基于此,不少商业银行积极创新,加速布局资产负债管理。“银行业创新出现了新的现象,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将面临更加动态多元化的资金架构,改进基于风险差异化的定价,加强精细化管理,许多银行已通过金融产品创新,更准确地反映出市场价格,这是对市场利率化的有益探索。”王岩岫表示。
从资产结构看,商业银行将更加多元化运用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流转优化自身结构,根据变化的利率环境寻求利润增长点。信贷资产化呈现市场化趋势,监管部门将原来的业务审批制度转化为业务资源与产品备案结合,监管受理环节不再逐笔审批,明显提高了效率。
王岩岫进一步指出,从负债管理方面来看,商业银行将拓展更加多元化负债渠道,定价单一、品种单一的情况既不能满足银行业负债管理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储蓄者多元化的财富管理。
因此,广大商业银行要创造丰富多彩的市场管理产品,满足客户更多的资产保值增值需求;其次,要适应客户个性化多元化的产品需求,特别是一些风险平衡对冲;第三,适应客户不断动态化的调整。
同时,金融机构还需关注低资本消耗型中间业务,占领资本消耗比较小的业务领域;发挥网络优势为客户提供便利服务,规范销售行为,改善服务体验,把商业银行探索发展成为以客户服务为中心,根据客户服务需要来运营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王岩岫表示,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对管理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未来一段时间,随着商业银行创新行为活跃,业务特征多元化,构建和完善与创新业务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结构、激励约束机制、风险隔离机制等,也需要进行同等同步的探索,以适应商业银行创新机制。为此,应当赋予银行创新业务一定的特色管理空间,允许符合创新成长规律和自身风险控制能力的试错行为。
(责任编辑:华青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