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卡、刷手指、刷静脉 六款支付方式你选哪款?
随着人们对支付便利性需求的提升,各类第三方支付渠道层出不穷,从早期支付宝网购便捷支付到如今的“当面付”服务,从手机刷卡器支付再到微信O2O闭环支付,目前,市场上甚至出现了光子支付、声波支付、指纹支付,甚至静脉识别支付等各种新型支付方式,哪一种支付方式让你最想体验一把?
模式1:二维码支付
一种基于账户体系搭起来的新一代无线支付方案。在该支付方案下,商家可把账号、商品价格等交易信息汇编成一个二维码,并印刷在各种报纸、杂志、广告、图书等载体上发布。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扫拍二维码,便可实现与商家账户的支付结算。
点评:市场仍需培育
目前,包括四大行以及民生、浦发、平安、邮储等在内的主流银行,以及支付宝、京东钱包、微信支付等支付机构都推出了二维码支付,只是应用场景不尽相同。而在二维码支付推出的几年时间内,互联网巨头数轮的优惠活动,让二维码支付深入人心,但是没有优惠活动的驱动,二维码支付的使用仍然较少,并且以年轻人为主要使用人群,因此推行的过程仍然路漫漫。
模式2:闪付
目前,国内共有四家银行针对NFC支付推出自己的产品,分别是招商银行的“一闪通”,光大银行的“光大湘一卡通”,南京银行的“贴鑫付”,以及日照银行的“金融IC卡认真功能”,应用方式都大同小异。以招商银行为例,通过把银行卡的所有功能集成到手机中,招行用户可使用“一闪通”的余额或信用额度进行大、小额闪付,只要是支持银联闪付的商户,即可用手机替代刷卡进行消费或者在线支付。
点评:像“嘀羊城通”一样简单
闪付依靠的是NFC技术。目前,国内已实现银行卡与NFC智能终端合二为一,而NFC支付以三大运营商主推的NFC-SIM卡,以及银联推出的闪付为主。这种支付模式不需要输入密码,刷卡就像“嘀羊城通”一样简单,但在嘀卡之前要先圈存。
模式3:声波支付
声波支付即用户通过现有的麦克风、扬声器发出声波传输信息完成支付,不需要依赖NFC芯片,只需要通过扬声器发出超声波即可完成支付过程。
中国银行就曾推出过声波支付,利用手机麦克风和扬声器进行声波传输,客户向交易方手机发出一段声波,听着音乐便能够轻松完成手机之间的转账,全程只需付款和收款的轻轻一划。
点评:流程不够快捷
业内认为,声波支付产品类似于二维码产品,模式新颖,但支付环节还是依赖于线上支付,流程不够快捷,用户也有资金安全的顾虑。目前,该支付方式主要是第三方支付参与,银行参与度较小。
模式4:指纹支付
指纹支付的基础是指纹识别。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指纹支付,可以分为两步骤进行,首先是用户注册获取指纹和支付中指纹识别;其次是当用户进行网络支付时,浏览器通过调用浏览器插件获取指纹信息,发送到服务器端进行验证,最终确认是否为用户本人。
目前,民生银行和支付宝都已经有指纹支付的案例,以民生的个人版或小微版手机银行为例,如果使用苹果5S及以上手机或其他苹果移动终端且开通Touch ID功能,即可在手机银行“个人设置”中选择“指纹支付设置”验证个人指纹和输入交易密码开通指纹支付服务。
点评:安全系数并不高
业界认为,指纹属于带有私人人身属性和隐私信息的生物信息,且无法像数字密码一样可以被随意修改,因此一旦指纹信息泄露,或者被恶意冒用,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成本过高将成指纹支付的普及阻力。如果在手机中加入芯片级加密技术及指纹传感器,整个手机的制造成本将提升10倍左右,技术改造成本将成为限制指纹支付推广的一个显著因素。”北京银联信总经理符文忠说。
模式5:静脉识别支付
静脉识别技术其实就是给手指部分的血管拍照,然后转换成独特的编码。利用近红外线照射手指,通过图像传感器获取手指静脉的图像,再利用静脉识别算法进行身份识别。
目前,国内已经有兰州银行、南京银行、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尝试过推出手指静脉支付。
点评:高度安全防伪
静脉血管之所以能用于识别身份,是因为每个人的静脉都不同,即使是同卵双胞胎的静脉也不同。而且相比指纹识别,指静脉血管的形状具有稳定性,健康成年人指静脉血管形状不再发生变化。另外,这种技术的安全性比较高,静脉信息处于手指内部,无法改变,只能活体识别,高度防伪。
模式6:可穿戴移动支付
可穿戴设备多以具备部分计算功能、可连接手机及各类终端的便携式配件形式存在,主流的产品形态包括手表、腕带等。目前,兴业银行、迪斯尼都已经有可穿戴移动支付的案例,以迪斯尼的MagicBand手环为例,其能与游客的房间号或支付手段相互绑定,随后游客在游园时只需将其与园区内分布的RFID阅读器靠近就能完成各种支付。
点评:市场潜力大
可穿戴设备是未来移动支付的抓手,作为便利性小额支付的前景非常乐观,也会大大提升移动支付的使用率,未来可开发出更多的应用场景。业内认为,随着移动钱包所需的基础设施逐渐成熟,可穿戴移动支付的市场潜力非常大。
(责任编辑:魏京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