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债短期调整 酝酿中线做多机会
7月首个交易日,尽管跨过半年末时点的资金面保持偏松状态,最新公布的中采PMI数据也显示经济基本面仍对债市形成正面支撑,但国债期债市场仍呈现缩量下跌格局,投资者谨慎情绪依旧较为浓郁。市场人士指出,当前股债联动效应仍然压制着期债投资者的做多热情,但在货币条件保持宽松的环境下,未来债券收益率下行依然可期,期债操作可关注中线逢低做多机会。
国债期货缩量下跌
7月1日,国债期货市场弱势下跌,投资者以观望为主,成交量较上一交易日显著下滑。
具体来看,五年期主力合约TF1509收报95.72元,较上日收盘结算价下跌0.23%;全天成交4764手,较上一交易日的7151手下降逾三成,创下5月中旬以来的最低水平。十年期主力合约T1509收报94.64元,较上日下跌0.12%;成交1235手,较上日的2107手萎缩近半,创下4月中旬以来的成交新低。从盘面走势看,昨日期债主力合约早盘主要围绕上日收盘结算价附近窄幅震荡,午后出现跳水,最终尾市收绿。
现货市场方面,当日银行间利率债交投稍显清淡,总体收益率平稳、略有上移。数据显示,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曲线中,5年期品种持平于3.17%,7年期品种微升1BP至3.52%,10年期品种微升2BP至3.62%。
资金面方面,平稳度过了半年末时点的银行间货币市场流动性维持稳中偏松格局,但受新一轮IPO即将启动以及月初存款准备金缴款影响,资金利率略有上行。其中,主流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微升不到1BP至1.16%,指标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上行近8BP至2.88%。交易员称,未来几日资金利率仍难以显著下行,但预计央行逆回购有望继续护航资金面,料流动性能够保持均衡偏松状态。
对于期债市场经过周二短暂回暖后的重回弱势,市场人士认为,大概率仍是“股债联动”效应在起作用。A股市场在周二全线大涨之后,周三再受重挫,上证综指全天跌逾200点,再次逼近4000点整数关口。受此影响,期货市场上谨慎情绪亦再次漫延。从市场走势看,期债价格午后与股指同步下跌,联动效应十分明显。
债牛未走远 布局多头行情
目前来看,A股市场“一日游”显示投资者心态仍未稳定,股市短期震荡在所难免。与此同时,A股市场的萎靡不振,对整体资本市场的心理层面和流动性层面都带来不确定性压制,债券市场若无较大的利好刺激,股债联动效应短期难以消除,期债市场短期投资机会也难以把握。
中期来看,分析机构普遍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犹存、货币政策宽松趋势未变的整体环境下,未来债券收益率下行依然可期,期债市场仍有上涨动力。
光大证券指出,PMI数据显示我国经济虽然在4、5月份呈现一定的企稳迹象,但基础并不稳固,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亦表示,由于官方数据偏向大型企业,汇丰数据偏向中小企业,因此中小企业生存压力仍然较大。广发期货认为,经济下行压力与长端资金利率高企,市场需求不足有直接关系,因此,下半年仍然需要持续推进稳增长措施,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
期债操作方面,业内人士表示,结合当前市场情绪谨慎、未来债券牛市依然可期来看,期债投资者短线宜多看少动,中线则可以把握市场回调机会,逐步逢低做多、布局未来的收益率下行行情。
(责任编辑:向婷)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