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成大概率事件
分析认为,人民币已经大体满足IMF现行“可自由使用货币”的条件,也满足可能成为新标准的“储备资产标准”(RAC)的要求
■本报记者 傅苏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2日称,该机构已派出团队前往北京开展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技术评估。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多数机构认为前景乐观,人民币今年或不久后纳入SDR应是大概率事件。一旦这一预期变成现实的话,无疑将加速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金融领域的改革。
渣打银行近日发布研报称,预计人民币在IMF今年的评审中被纳入的可能性为60%,理由是人民币已经大体满足IMF现行“可自由使用货币”的条件,也满足可能成为新标准的“储备资产标准”(RAC)的要求。
瑞银证券也称,人民币有相当的可能性在今年或不久之后加入SDR。人民币能否被纳入SDR最终需要获得IMF其他成员国的支持。美国没有一票否决权,预计大多数国家可能会投赞成票。
毋庸置疑,如果人民币加入SDR的预期在今年得以实现,则代表着国际上对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正式认可,这将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积极推动。有分析认为,中国之所以如此重视推动人民币纳入SDR,更深层次的目的是推进金融领域改革,特别是利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开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丁志杰表示,综合国内经济基本面偏软、贸易顺差高企、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以及美元强势犹存等多重因素,中短期内人民币仍面临上有压力、下有支撑的运行环境,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将维持横盘整理走势。
(责任编辑:刘佳)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