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基金张自力:迎接超级并购重组年
“今年肯定是个大的并购重组年,”嘉实事件驱动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张自力告诉记者。那么,如何在这个风口上寻找有效的投资策略至关重要。
看好事件驱动策略
时代的风口促使了“事件”的发生,而这些事件恰恰是驱动牛股的关键因素。
如何在牛市风口寻找牛股,对于基金公司而言,需要发掘风口上的策略。
张自力表示,井喷式涌现的大量事件机会,提供了抓住牛股的有利途经。从牛股发生的规律来看,事件是真正驱动牛股的重要因素。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事件驱动策略会是风口上的策略。
据统计,自2012年起,重组、兼并类事件的数量在两年内激增两倍。2015年初到4月份,并购、兼并类事件已经超过2012年全年。
“我们从2012年开始,对年度涨幅排名前100只牛股进行了分析,其中八成以上的股票发生了我们跟踪的‘重要事件’。”
张自力所说的“重要事件”包括并购重组、国企改革、定向增发、股权激励、高管增持、业绩超预期。其中,并购占绝大部分比例,且多事件(发生两个以上上述六类事件)的比例逐年在上升。
独创事前预判
和事后精选模型
市场上已经有三只事件驱动策略的公募基金,但具体到每只基金策略差异较大。张自力告诉记者他的独创之处:针对不同的具体事件,分别独立建立事件的事前预判模型和事后精选模型。
事前预判是指事前确定股票池,需要文本搜索舆论集中的标的,对已经公告并购重组标的进行历史分析,发现并定义特征与规律,根据该类股票特征构造概率模型。在将这个模型运用到对全市场股票的扫描中,预判会出现此类“事件”驱动而上涨的股票。
所谓事后精选,是在已经发生事件的股票池中,对时间进行深入分析,经过基本面、行为金融学等因子进行筛选。考虑各方面可能包括公告条款,行业内相对高估值,分析师覆盖程度,近期涨幅和预期盈利增长。不同的事件类型有不同的竞选标准。例如占比较大的并购重组,需要定量和定性结合,根据个股的研究评级、综合各类盈利、质量、风控指标,精选个股;股权激励事件则是需要根据股权激励具体条款,判断其对经营效率提升的影响。
“这个策略有一个优势,它是全市场的,95%的股票我都会选进来,”张自力表示,“我们的本质是全市场搜索的办法,容量很大。嘉实有一个很全的数据库,可以为我们做有效的补充。”
对于事后精选,选择什么时候下车会很重要,张自力表示,“我们会根据基于历史定量分析作出的历史参数做参照,如果业绩超预期线走势越来越平,我觉得就差不多该卖了。”
迎接超级并购重组年
张自力认为,今年经济的两大主题分别是新经济和国企改革。
可能不少人会担心新经济领域的股票跑得很快了,有可能带来一些泡沫。但张自力表示,并购重组和新经济关系不大,两者之间会搭起一座桥:不少上市公司为了转型发起定向增发,来布局新经济,例如“互联网+”,上市公司也转变成VC、PE类公司了。这种资本运作的趋势今年会持续,今年肯定是一个超级并购重组年。
(责任编辑:康博)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