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银汇理基金许娅:多重有利因素提振债市
近期央行不断引导资金利率下行,公开市场操作7天逆回购利率一降再降,本周7天回购利率已经降至3.35%,且还有MLF的巨量投放,给市场传递了强烈的货币政策放松信号,央行希望通过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降低融资成本的意愿非常明显。债券市场收益率也随之大起大落。
对债券市场有利的因素正在增加,表现在3月CPI同比上涨1.4%,与2月持平,猪肉价格上涨2.0%,母猪的存栏量已达历史低位,猪价将是影响今年CPI的核心因素之一,通缩压力得到缓解。考虑到猪价在去年5月至9月出现了异常上涨,所以即使二三季度猪周期启动,猪价增速同比拉动CPI的力度并不大。
另外,出口数据大幅回落印证外需并没有那么好,指望外围复苏带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难度仍然很大,进口数据同比增速跌幅收窄,并非新涨价因素有所改善,更多的是因为基数推动,整体基本面仍然羸弱,经济稳增长还将更多依赖于内需,货币宽松的压力仍然较大。
强美元指数开始高位盘整,人民币购汇热情得以缓解,“一路一带”以及争取纳入IMF特别提款权(SDR)等政策均释放出维持人民币稳定的信号,外汇占款净流出趋势放缓。
总体看,我们认为低利率带来了债市的短期交易机会,二季度或是套息的最佳时机。债券在货币放松和经济疲软的推动下可能走出独立的上涨行情。
(责任编辑:康博)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