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明星基金经理谭琦:选产品先要选对人

2015年02月12日 08:23    来源: 证券时报网     CIS

  开始于2014年下半年的迅猛反弹行情,令长期低迷的A股市场久旱逢甘露。股指大幅走高和成交量骤然放大的背后,是资金的汹涌进场,在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逐渐加大的背景下,A股市场走牛有着自身的独特逻辑。多数专业人士谨慎看待此轮行情的同时,亦对“满仓踏空”表示无奈。

  谭琦,这位曾任职于华夏基金管理公司的王牌基金经理,选择在2014年7月“奔私”。管理公募基金期间,他的年均管理规模超140亿元,曾5次获得金牛奖。奔私后,他为广大投资者出谋划策,着重阐述了对于阳光私募基金的选择方式: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从而告别“满仓踏空”。

  谭琦表示,每个人都需要理财投资,购买一只阳光私募基金,投入的不止是金钱和时间(机会)成本,还要给出信任。以购物为例,相较我们的购买次数,购买时需要的信息一定会更多,这其中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如何消除这种不对称?我们并不需要掌握行业内的全部细节,但要把握“最重要”的原则,这有助于我们在低频、大额、专业性强的选择上做出判断。

  在谭琦看来,选择阳光私募基金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首先是要选对人,作为阳光私募基金的实际操作人,他的“两力”最重要,一是动力,二是能力。动力是指基金经理的内心想法,如果不把自己主要流动资产都投入到自己的阳光私募基金,他的动力和产品目标能否一致呢?如果不一致,很可能会用阳光私募基金去冒险一搏,或管理不足。所以基金经理的动力和阳光私募基金的目标要一致,这是首要原则。

  阳光私募基金的成长短期受大盘的影响,长期也存在生命周期。这与上市企业一样,刚上市的企业家往往动力十足,对企业的投入不亚于热恋的青年,而上市弥久的企业家能保持火热情怀的则是“伟大的少数”,即次新股效应。基金管理人也有类似情形,创立中早期的阳光私募基金可能正是“八九点的太阳”。

  判断一只阳光私募基金的决策中枢是否简单清晰也很关键,就如同选乘一辆车,会期待司机全神贯注,认真驾驶,谁会愿意坐有两个司机同时在开的车呢?

  光有动力也不够,选择基金经理时还要看重哪些能力呢?对较小的管理规模,选择各种方法都可能成功,例如管理3亿元以下规模的阳光私募基金,基金经理可以是选股型、宏观型、技术型、趋势型……具备这些特征的基金经理都能成功。但是如果是10亿元规模以上的阳光私募基金,基金经理则必须有着扎实的基本面研究。

  每个基金经理的能力都有边界,阳光私募基金规模变大后容易增长变缓,但是大部分人不愿承认这一点。一个优秀的选股型基金经理,大概在20~40亿元的规模时不会感到操作的局限,50亿元规模以上时,如果没有有效的授权、研究管理和任务分解,投资的绩效就会打折。此时的投资人就如同是一名乘客,上的是公交车、小轿车还是超载的大卡车?一定先要了解车辆的大概载重多少,马力是否匹配。

  投资股市的人很多,未来会更多,股市也从不缺乏能力者。但是有一种能力特别难获得,叫做守拙,或者知止,或者风险控制的能力。股市是一个巨型放大器,它放大了成功和失败,也放大了贪婪和恐惧,所以它会改变人的初心,在股市走了一段后往往会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而金融市场的风险释放过程往往是突然、猛烈而且修正过度的。

  所以长期投资业绩很重要,“路上有老司机,也有飙得快的司机,但没有又老飙得又快的司机。”谭琦说。

  以前去百货商店买东西,因为不了解,信息不对称,所以要仔细挑选。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很多较简单商品的购物体验,“晒单好评”和卖家信用逐渐消除了信息不对称。对购买阳光私募基金这种相对复杂的产品和服务,因为评估较难,标准不唯一,口碑、名气、宣传和过往业绩这些信息会起到重大影响,容易得到的信息不是错的,但未必是最重要的信息。

  谭琦提示广大投资者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

  一是这个基金经理是个什么样的人?二是能否全心全意以基金业绩为导向?三是管理的资产规模是否与能力相匹配?四是有没有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和长期投资能力的验证?

  谭琦最后强调,管理阳光私募产品要学会换位思考,买阳光私募基金时会提出的问题,就是管理基金时要解决好的问题,这样管理阳光私募基金工作的标准就不言自明了。

  2014年7月离职后,谭琦创立了上海七曜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并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微博]的私募备案。目前,谭琦正与四川信托进行业务合作,一个是刚刚弃公奔私的明星基金经理,一个是2014年证券投资信托业务“黑马”,双方将怎样擦出A股市场投资的火花,业界正拭目以待。(CIS)

(责任编辑:李乔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明星基金经理谭琦:选产品先要选对人

2015-02-12 08:23 来源:证券时报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