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谨防混改成国资流失新通道

2014年11月14日 07:11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国家正酝酿出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政策,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灰色地带”加强监管,保证国企改革顺利进行。

  网民表示,应防止当下进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被少数人利用,成为国资流失的新通道。为此,必须健全监督约束机制,斩断伸向国有资产的黑手。

  严防国资“大家拿”

  有网民指出,目前国资流失非常普遍,早该追查和治理。其中包括公开贪污在内的“体制性流失”尤需严查。

  《经济参考报》报道称,国企高管腐败100万元,平均要输送1亿元交易额,背后存在的安全、环保、质量问题,将给社会、国家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网民“陕北黑脸汉子”说,受流传已久的“国有资产就是大家的资产”等观念影响,在国企高管中长期存在大量违法转移国有资产,一些员工热衷助纣为虐从中获利等行为,正是国有资产成为“大家拿”的主要原因。

  “如果一个桶的底部没有修补好,单纯在上面加水,加多少漏多少。粮仓里生满了耗子,不先捉老鼠,而是再向粮仓注入更多粮食,有什么用?”网民“火星网友”追问,国企掌握着最好的资源和客户,以及民企难以企及的政策扶持,却每年都把账目做成小赚或者亏损,然后等国家拨款。钱到哪里去了?

  “这些腐败现象在国企里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不用说哪个企业,查所有破产企业,有多少国有资产被低价转售,其中又有多少人得到实惠。要追查到底,不能让贪官和行贿者存侥幸心理。”网民“qfly”说。

  杜绝混改暗箱操作

  不少网民指出,严防新一轮国资流失,混合所有制改革须杜绝暗箱操作。

  网民“杨国英”认为,新一轮以混合所有制为特征的国企改革,其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在缺乏可行性细则以及必要试点周期之下,过于激进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很容易导致国资流失。在上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国退民进”浪潮中,就是因为可行性细则的缺乏以及配套机制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当时国资大规模流失。

  网民“谭浩俊”指出,由于此轮改革大多将渗入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且资产规模都很大、涉及面也很广,如果方案设计不科学、不合理,相关程序不规范、不透明的话,就容易形成人为漏洞。譬如资产评估,就容易被人为操作,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必须把好审核关,确保不出现低评、少评或漏评现象。

  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网民“595ulvz12k”认为,国有资产的流失令人痛心,在尽力追讨的同时,需要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国企的内部管理制度、外部监督制度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财务状况、招投标过程都应该暴露在阳光之下,让每一个业内人士、每一个股东、每一个公民都成为监督者。此外还有必要厘清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关系,国资委等政府部门应当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管者,而非直接参与者。

  网民“毕晓哲”表示,要扎紧篱笆,防范国企“家贼”式监守自盗。他建议,不仅要加强对国企班子尤其是国企一把手的监督,还应尽快考虑引入国企领导责任终身追究制,给所有相关责任人戴上“紧箍”,甚至有必要大力推进建立国企领导层财产公示公开制度,真正形成“不易腐、不能腐”的局面。

  (记者 班娟娟 整理)

(责任编辑:韦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谨防混改成国资流失新通道

2014-11-14 07:11 来源:《经济参考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