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产成强心针 期市惊现“钢铁侠”
商品各自基本面“挑大梁”
在外贸进出口数据向好以及房地产政策转向积极等利多因素刺激下,昨日期市工业品多数上涨。不过有分析人士提醒,外贸环境的改善虽然对国内经济及大宗商品价格构成一定的支撑,但拉动作用有限。
海关总署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19.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8%,进出口形势逐季好转。
9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4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1.2%。其中,出口1.32万亿元,增长15.1%;进口1.12万亿元,增长6.9%;贸易顺差1901亿元,扩大1.1倍。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昨日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逐季好转,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强”字上。第一,国家适时出台了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一系列措施,外贸企业的信心不断增强。第二,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回稳,外部市场需求有所增强。第三,通关改革的红利在不断地释放,对推动外贸增长的重要作用也逐渐增强。
郑跃声同时表示,相信今年第四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将会进一步好转。
对于外贸环境改善对国内大宗商品价格的拉动作用,分析人士的观点较为谨慎。
一德期货宏观分析师寇宁表示,三季度在部分发达经济体加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外贸环境持续改善。9月,受基数效应减弱及外部需求改善的双重影响,进出口数据出现反弹。然而,相对于外需的增长,9月内需总体依旧偏弱,大宗商品价格难以得到充分的支撑。
国元期货研究发展中心经理姜兴春认为,第三季度进出口增速超出预期,说明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情况下,我国进口大宗商品的意愿有所增强。对国际大宗商品采购力度的加大,会使铁矿石、原油、有色金属价格获得一定支撑,工业品后市有继续小幅反弹的可能。
在永安期货研究院工业品部部长朱世伟看来,前三季度进出口数据同比缓增,表明国内经济平稳运行,并未出现大幅下滑。在这种形势下,宏观因素对商品期货市场的影响会暂时减弱,各期货品种价格的变动主要受各自基本面的影响。
海关数据还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能源资源性产品进口量增价跌。前三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石7亿吨,增长16.5%;进口原油2.3亿吨,增长8.3%;进口大豆5274万吨,增长15.3%;进口铜359万吨,增长10.5%。上述商品的进口均价普遍下跌,其中铁矿石进口均价下跌了17.9%,原油下跌了1.4%,大豆下跌了4.6%,铜下跌6.3%。
(责任编辑:宋沅)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