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国大妈买金是赚是赔 再过30年才有定论
中国大妈一年前抄底黄金 至今账面亏损逾90亿元
“中国大妈”炒金亏损90亿的话题无疑是国庆节之后又一个关于黄金投资的热点。不过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消费能力也随之提升,无论是从消费的角度还是从投资的角度,“中国大妈”的行为无可厚非。然而,市场却从投机的角度看待此事以博取眼球。但是,每当中国大妈与黄金的话题开始火爆之时,金价几乎都有一波上涨的行情,似乎在表明自己的清白。
有关“中国大妈”炒金的热议,最早来自2013年5月份。在金价连续上涨10年之后,华尔街大鳄们联手做空黄金,金价从1900多美元/盎司一路狂泻,最终跌到1300美元大关。在此关头,“中国大妈”出现了,在短期内总共买走了300多吨黄金首饰。从而使得坚决抛货的某大投行迅速宣布停止做空。至此,“中国大妈”一词在华尔街出现。“中国大妈”炒金开始深陷舆论漩涡。
其实,亏损90亿的背后混淆了一个事实:就是把“中国大妈”买金饰当做了投机。事实上,“中国大妈”买金饰是一种消费行为,从小处说,她们买金饰是一种自信,从大处说,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表现。
上世纪60~70年代时,年轻的“中国大妈”几十元的工资无法支撑黄金消费,一个普通的金戒指的价格相当于一年的收入。随着改革开放,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的提高,以北京养老金的最低标准1463元计算,足够买一枚戒指。可以说,好不容易媳妇熬成婆婆,再加上买金藏金的传统习俗,黄金消费水平开始提升。如果300万“大妈”每人买100克,这就是300吨黄金。而这对于中国的黄金消费市场,并不算多。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中国大妈”买金饰的持有周期是多长呢?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婆婆买金饰的意义在于对家族和财富的传承,黄金作为世代相传的一种物品,其时间跨度可以是30年,也可以是300年。在买金藏金的习俗之下,只要家族还在,不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很少会有人把金饰卖掉变现,尤其是婚姻和传承下来的金饰。因此,如果要计算“中国大妈”的盈亏至少应该以一个年代的结束作为考核周期。
华尔街的投行们,其结算周期最长为一年,最短为一个月。作为投行的一名高级经理,结算周期内亏损还是盈利关系着工作职位和收入的高低。所以这种行为是投机不是投资。华尔街那些投行又有几个有百年历史呢?一个黄金高级经理,如果投机做得好,大概可以多干几年,如果投机不好,或许很快就会被辞退。
我们老家因为较穷,结婚的时候,婆婆给媳妇的是银元(袁大头)。80年代的银元的价格是2元人民币一块。30多年过去了,现在3年,9年,10年的袁大头普品的价格大概是520元。相对30年前的价格收益率达到了270倍!这就是当年的“中国大妈”对财富传承最好的杰作。
当前,“中国大妈”的300吨黄金是赚是赔,也许需要再过30年才有定论。那时,我们不知道黄金的价格是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大妈”的媳妇们未必准备卖;就算要卖,也一定是大赚特赚了。
(作者系上海金耘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