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机构站队多空看市 公私募称节后有望迎活水

2014年09月19日 09:55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本轮行情自开始以来,机构之间的分歧就贯穿始终。特别是在低于预期的8月经济数据公布和16日的放量下跌之后,机构之间再次掀起一轮“牛市和经济谁遛谁”的多空对战。国泰君安、申银万国、安信证券等券商纷纷加入战团,险资和公募基金中谨慎减仓和信心坚定者也泾渭分明。

  争论白热化

  9月9日,上证指数刚刚经历一波百点急拉,此前的6天之内,涨幅达到7.71%。知名MOM私募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当日发布一封热情洋溢的《黎明的通知—给万博财富俱乐部会员的一封信》,拉开了一场争论的大幕。8月工业、电力、投资等经济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显示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此时,A股再度进入调整。9月13至16日,国泰君安、申银万国、安信证券等多空阵营连发4篇报告,争论进入白热化。

  万博兄弟认为,牛市黎明已现,核心驱动力是巨额资金流向的逆转,随着持有房地产的风险预期增强和高利率影子银行风险加大,沉淀在地产市场和影子银行的几十万亿资金将逐步流出。万博兄弟指出,如果要求股市大部分时间只能被动反映经济,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思想,如同人遛狗时,要求狗只能跟着不能引领是荒唐之论。

  申银万国的《悲歌响起,530悲剧或重演应该火速撤退》则似乎在回应《黎明的通知》,其指出“大类资产配置的变化带来牛市”的逻辑不一定对,在以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下行的潮流中,居民财富其实将被消灭,而经济随之产生的负面影响对股市的作用将远超投资者预期。所谓人遛狗时如果狗跑得远了,必然需要回调。同样保持谨慎的还有安信证券,高善文认为,8月以来市场上涨更多是受风险偏好上升的影响,考虑到经济失速和主动信贷创造的结束,对股票市场的看法转向谨慎。

  同时,唱多阵营主将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发布题为《彻底将熊市埋葬》的研报,指出无风险利率下降提供了此轮牛市的催化剂,改革提升了风险偏好。新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开启,5000点不是梦。

  加仓还是减仓

  同样的观点对立也在买方主力—公私募基金间激烈地存在。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认为,人遛狗和狗遛人之争,是因为侧重点不一样,有的看好改革转型带来的机会,有的则关注当下经济和基本面。虽然经济数据回到四万亿之前的水平,但是转型期间经济增速下降是可接受的,不必过度悲观。总体来说,A股市场仍然是政策市。

  上海某大型私募的研究总监认为,增速下来后经济将更健康,对于有定价能力的企业而言,在经济下滑的时期,其产品需求仍然能够持续,经济下滑会对其成本有利好影响,相关要素价格的下降会带来利润空间的增加。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认为,产业经济结构仍在调整之中,煤炭、钢铁、军工的上涨无不反映了其背后产业的变迁,资本求生是主要的驱动力量。此外,新能源、无人机、苹果产业链、国产替代等热门主题形成了对市场情绪的支持,重结构、轻整体依然是符合年初的预期,宏观经济只是确认了旧的事物必要破,破了才会立。

  9月9日以来,A股再次进入调整,在2300-2350点的位置徘徊。不过,目前来看,减仓的基金公司仍然是少数。受访的基金经理表示,对自己偏好的种类保持较高仓位,当前的减仓动作并不大。华南地区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和北京一家大型私募基金表示都没有减仓,并且两家公司的机构也没有出现保险资金赎回。“只是短暂调整,”一位偏成长股投资风格的基金经理表示,“这一轮调整和2月份的调整不太一样,毕竟现在改革已经前进了好几步,并且已经在部分行业有明显效果。而且,近期市场上涨带来的不断申购已经在帮助基金控制仓位。”

  节后有望迎活水

  乐观一些的公募基金认为,节后市场机会仍将来临。杨德龙认为,节前新股密集发行,预计节前仍以震荡为主。基于沪港通的开通和蓝筹股的低估值,仍然看好蓝筹的反弹机会。

  上海一家知名私募的研究员认为,短期下跌空间不大,近期市场传央行对五大行进行了5000亿元的SLF,有望引导资金市场利率下行,确保9月末到年底的银行流动性风险无忧。此外,市场的活跃性仍然存在,显示股民情绪仍然高昂。知名私募星石投资认为,本轮调整将持续一段时间,届时将迎来抄底成长股的黄金时机。

  9月18日,市场传闻外管局将再度批准向香港发放一批新的RQFII额度。据悉,此前,由于外资看好A股,导致RQFII额度“告急”,南方东英、博时国际等公募基金的香港子公司此前均表示在申请新的额度。知情人士透露,预计新的一批额度将在9月底发放,10月上旬将再次“进钱”。

  不过,公私募基金中也有谨慎者。有分析人士认为,过去两年投资者资金来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融资融券成了股市最大的资金提供者,在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中,一旦市场重新信奉现金为王,股市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市场调整的风险增加时,当以控制仓位为主,投资应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国外投资者与中国普通投资者的大众情绪是市场的决定力量还是跟随力量。

(责任编辑:李乔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机构站队多空看市 公私募称节后有望迎活水

2014-09-19 09:55 来源:中国证券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