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型古玩市场多达10余个 期待叫响品牌(图)
一位店主在展示自己刚淘来的锄头,把手可能是珍贵的老木料
一家新开张的古玩城内看不到太多顾客
早上8点,65岁的老张骑着“大金鹿”出了门,后座上托着一整箱子的“宝贝”:瓷碗、玉雕、邮票,还有颠簸中一路叮当作响的两吊铜钱,来到古玩文化街。
“一夜之间,烟台的古玩市场火了,涌进来很多人。”随着上个月位于旅游大世界的滨海古玩文化城开张大吉,仅芝罘、莱山内的大型古玩市场就增至6个,如果算上周边县市区,形成规模的古玩市场达到10多个。
“现在大家都是行家”
周日,记者走进位于辛庄街的齐鲁古玩文化街。人声鼎沸的街道边,各种摊位一字排开,字画、古玩、玉器、奇石,以及当下最流行的文玩手串、核桃,应有尽有,好不热闹。
古玩街的牌坊石柱脚下,就是老张的摊位。20多年前,老张就在市区最早的旧货市场———建昌街倒腾旧东西。但当时那条街算不上古玩市场,老烟台人管那叫“破烂市”,老张的古董摊儿就与破铜烂铁摆在一起,等待买主。那些年老张和许多民间寻宝人一样,游走于坊间店铺、村庄小镇,幸运时几块钱就可以换来成捆的名人字画。
现在回过头想,当年真倒手了不少好东西,“100元收来的,200元卖了,就高兴得不行了,有的现在恐怕上百万也买不到。”老张说,干这行没有后悔药,地摊作为最接近普通大众的古玩市场,赚的就是走量。
“香炉,铜的!保真!100多块,看好了就拿走!”面对顾客询问,老张的回答底气十足。对方研究了一会,放下东西走了。“现在看热闹的多,诚心买的少。”老张坦言,过去地摊上‘捡漏’(花小钱买到真宝贝)相对容易些,但现在大家都是行家。”
“用新东西养老东西”
老宫的店位于新开在旅游大世界内的滨海古玩文化城,走进其中,他正在悠闲地练习书法。“古玩市场很特殊,你看着这里平时人挺少,但不代表这里的生意不行。”老宫说指着临近的一家经营紫檀饰品的商铺说,“人家有网店,每天往外送货也不少。”
“古玩市场中很多经营者本身就是收藏者,很多交易都是圈里自己人进行完成的,你买我的,我买你的。有人粗略统计,这种串货现象能占整个市场成交总额的80%以上,市场不火,也能够维持。”
记者发现,茶艺几乎成了古玩城内所有店铺的标准配置,三两个人围坐在一起,品茶聊天,把玩宝贝。老宫坦言,很多藏家和自己一样,在古玩城里开个店面,并不是为了卖东西。“一年几万元的租金,权当自己的办公室了。其实要的是搭建一个平台,拓宽人脉,这样才能发现更多、更好的东西。”
当然,既然开店,大部分人都是希望盈利的。记者发现,目前的古玩市场都在积极拓展经营范围,文玩、绘画、非遗衍生品、民间工艺品等都罗列其中。
“相比老东西,新东西更赚钱。”夏小芳在市区多所古玩城拥有店面,开店8年来一直经营古董瓷器,但最近她将店面换了招牌———“核缘斋”,开始经营时下流行的文玩核桃。目前受大环境的影响,前几年被炒热的市场有所降温,夏小芳和很多商家一样,开始经营一些资金周转快的大众化商品。
夏小芳坦言,目前的形势下,以“新东西养老东西”是最好的经营模式。
“市场需要慢慢培育”
去年年底,市工商联古玩艺术品商会成立,旨在培育烟台古玩市场有序发展,扩大烟台古玩在全国的影响。在商会办公室主任吴兆雷看来,烟台古玩市场近年来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在吸引大众百姓、普及古玩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竞争也越发激烈,必将刺激市场重新“洗牌”。“最近几年,古玩市场的商户不停地更换,那些经营水平相对较差或赝品较多的商户,肯定会被市场淘汰出局,市场正在进行着健康调整。”
记者发现,在古玩市场的调整中,很多年轻人将清新时尚的理念带进了这个稍显“老气横秋”的市场。在烟台古玩艺术城的一个店内,飘出了优美的吉他弹唱,唱歌的是一个年轻老板,四周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雕塑,大到严肃的人物头像,小到趣味的卡通玩偶,让人眼前一亮。
这是一家专门定制雕塑的店铺,老板李季是个80后,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雕塑专业,在古玩市场内开这样一家店,李季有自己的认识:“古玩市场只是人们一个习惯称呼,现在用文物艺术品市场更恰当一些,包括古董、文玩,再加现代艺术,所以不能老是用原来的概念来看古玩市场。”经营了不到一年,李季说,“生意还行”。
“市场需要慢慢培育,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市工商联古玩艺术品商会会长邓博毅认为,目前烟台古玩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市场分散,理念落后。“爱好是爱好,经营是经营,很多人用爱好去经营不一定有结果,必须考虑市场的需求。”
资深藏家夏先生则认为,烟台古玩市场需要自己的文化特色,“青州用字画在全国古玩市场叫响了自己的品牌,靠的就是人人参与的文化积淀,在那就连街边拉面馆都会找到人写一幅招牌,而烟台则清一色的电脑字,差距一目了然。”
目前,烟台的几大古玩收藏协会都在积极搭建行业平台,开展鉴宝、拍卖、学术讲座、艺术沙龙、交易展览等活动,逐步提升行业规范化经营管理水平,力求在全国叫响烟台古玩艺术品市场的品牌。
(责任编辑: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