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空头卷土重来:对冲基金连续减持
虽然地缘政治风险助推国际黄金价格近日创下三周来最高位至1322美元/盎司,但乐观涨势并未延续至本周,对冲基金也转变态度,连续两周减持黄金仓位。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上周五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8月5日以对冲基金为主的大型投机者减持黄金期货净多头17690手,至净多头121463手,为连续第二周下降,创6月24日以来最低,显示投机者对黄金继续看多的意愿有所减弱。
民生银行(行情,问诊)金融市场部市场研究中心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市场对短期美国的通胀预期有所减弱,无法吸引交易性资金流入黄金市场以对冲通胀上升的风险。
数据还显示,截至8月5日,CFTC黄金期货非商业多头头寸规模大幅减少12594手,周减幅达6.7%;而CFTC黄金期货非商业空头头寸规模明显增长5096手,周增幅达10.22%。
另外,黄金ETF持仓数据显示,上周全球黄金ETF持仓小幅减少6.25吨,减幅0.36%,持金量回落至1728.4吨。实际上,从黄金投资需求来看,今年以来,以SPDR为代表的黄金ETF并未大幅增仓,较年初仅仅略微增加,其持仓量表现为频繁地流入与流出,且趋势充满不确定性。
分析人士认为,CFTC期货市场的多空头寸规模变化则显示短期资金有明显流出的迹象。
德意志银行称,过去几个月金价连续震荡反弹主要是因为美国长期实际利率下滑以及地缘政治风险走高,抵消了美元上涨的利空。然而,中期来看,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下跌是不可持续的,一旦收益率重新上升,则意味着金价反弹将宣告终结。
除了风险事件外,中国黄金需求的下滑也是黄金价格缺乏支撑的重要因素。中国黄金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黄金消费量达到569.45吨,与去年同期相比,消费量减少136.91吨,同比下降19.38%。
内地向香港地区进口的黄金数量也出现明显下滑。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香港地区出口至内地的总数量由去年6月的113吨下跌至56吨,而进口至香港地区的总数量则由12吨上升至20吨;从净出口数据来看,6月份香港地区出口至内地的黄金净数量下跌至36吨,而去年同期的出口量为101吨,较上年同期下跌64%。
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费者的实物黄金需求下滑的同时,部分央行则在不断买入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近期发布的“国际金融统计报告”中指出,俄罗斯6月增持16.8吨黄金至1094.8吨。
IMF数据显示,实际上,多数央行正在增加黄金储备。俄罗斯、墨西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塞尔维亚、希腊和厄瓜多尔都在6月份增持了黄金。
不过,虽然全球央行纷纷加码黄金储备,但在整个黄金需求结构中,央行购买的黄金数量在总需求中占比较小,仅占比10%左右,且经济复苏等多重利空因素压制黄金,也导致央行的购金行为难以支撑黄金价格上涨。
就黄金未来价格而言,多家金融机构对价格较为谨慎,并未大胆看多未来黄金价格。其中,美银美林对2014年三季度的黄金均价预估为1300美元/盎司,而对四季度和2015年一季度的预估均为1350美元/盎司。不过,美银美林也指出,随着全球宏观经济逐步正常化和标准化,利率与通胀之比上升将对黄金带来一些下行压力。
(责任编辑:李乔宇)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