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风暴来袭 现货交易市场路在何方
服务实体经济,顺应天时,借助地利,汇聚人和
史上最严整顿风暴降临,各大市场面临考验
近年来,在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渤海商品交易所等发育较早、影响较大的现货交易市场带领下,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发展迅猛。但由于市场培育与监管机制尚未成熟,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
3月15日,央视曝光白银投资骗局,以投资者的血泪控诉现货交易行业的部分违法违规操作行为,推动社会各界重新审视这一行业的价值和意义。全国清理整顿大会战随即全面铺开,即使已通过前一轮清理的交易市场也未能获得“免检金牌”。
从目前清理整顿情况来看,首先被整顿的是无法自律发展,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不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目的的现货交易市场。这主要源于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行业定位不明,法律法规缺失,市场主体鱼龙混杂,潜在交易风险大。
笔者认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要脱胎换骨,改变以上所述弊端,长期稳健发展,需要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市场认可的公信力,诚实守信的自律操守,团结精干的人才队伍,卓越研发能力的智库力量,服务实体经济的经营宗旨。但就目前的行业发展水平来看,要具备这些条件,对一个现货市场来说谈何容易。大部分现货交易市场只能借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之势,而无公信力、诚信、人才和服务实体经济可言。如果将国家政策比喻为“天时”,对大部分现货交易市场来说,当前状况正如孟子所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所谓“地利”,可以概括为国家发展战略、相关政策的落地与承接地区,而“人和”是指一家现货交易市场的股东构成、内部人才队伍建设、团结拼搏的创新精神,投资者及市场参与各方的信赖,各地各级政府部门的信任,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吹响金融改革的冲锋号,着力从培育各类金融要素市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四方面开展金融改革,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整体思路,确立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
2014年是我国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发展的关键一年,相信经过本轮严格清理整顿,对现货交易市场的监管将逐步清晰,其发展也将回归理性,逐步形成立足现货、提升现货、服务现货的良好局面。但一个商品现货交易市场,要遥遥领先同行,形成核心竞争力,还需要塑造公信力、人才智库优势,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经营宗旨,才能在这个行业中发展得更为顺当。
服务实体经济是现货市场发展的根本
在当前国家紧抓现货市场清理整顿工作的局势下,并非所有的商品现货交易中心都能够取得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那么,这些市场未来将如何发展呢?仔细研读国家近两年颁发的一系列政策,或可寻得现货市场的发展要义。
5月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国发〔2014〕17号),明确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意见指出“增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仅是对期货市场发展的要求,也是对现货市场的推动。作为期货的基础,现货也只有牢牢把握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发展方向,才能推动期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无独有偶,去年国务院批准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特别提出:“在试验区内设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开展能源产品、基本工业原料和大宗农产品的国际贸易。”这两份文件共同为我国大宗商品现货市场指明了发展方向。
鉴于现货市场存在金融属性的特殊功能,容易被非法平台利用成非法集资的机器,从而丧失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近期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发布了《关于开展各类交易场所现场检查通知》(清整联办〔2014〕28号),明确指出要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发挥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功能和作用”。
从上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来看,服务实体经济是国家发展现货市场的一个基本思路。对于任何一个现货市场来说,即使没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天时地利人和的竞争优势,但只要摒弃金融投机的思维,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经营宗旨,做好严格的自律工作,合法合规发展,同样也能够被政府支持,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
清理整顿在进行,现货市场在发展。我们有理由期待像东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这样具备国家级金改区重点金改平台和国务院侨办直属综合性大学发起主办的合法合规现货交易平台,能够充分实践“金融创新平台服务实体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责任编辑: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