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三大积极信号浮现 两主线洗牌悄然崛起

2014年07月23日 17:31    来源: 搜狐     广州万隆

  近期大盘在第二轮新股申购的搅局下,资金外流明显,市场也再度重回前期弱势震荡格局。不过随着新股申购效益影响的减弱,周二盘面也开始浮现出三大积极信号,这或预示着前期火爆的结构性行情将再次点燃。

  首先,在当前频频地量中,空头杀跌力度明显减弱,这从两市大跌5%的个股都极少便可看出。而空头力量的消减,无疑让多方有了做多底气。如既有新能源汽车的王者归来,又有并购重组股的持续强势;不过若要论反弹持续性与可操作性来看的话,还属主力资金深度介入的股票。如华昌化工,前期3月份的连续涨停便说明有主力资金深度介入运作,而经过近2个月平台整理后,该股在大盘弱势下该跌不跌,意味着主力志向远大,接下来7月该股股价便连续飙升,近期更是出现了逆势爆发,连续收出两个涨停板,成为弱势下不可多得的赚钱龙头。

  其次,沪港通预计于10月份正式推出,海外投资机构拟积极参与沪股通。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非常可观的增长速度,同时中国蓝筹估值较低对于海外投资者具有较高的吸引力,A+H中存在差价的个股将获得估值修复,从而引领A股上行。

  最后,经过前期持续杀跌后,创业板指早盘开始止跌反弹,这让前期处于弱势的题材股开始有所起色,而题材股的反弹将很好的激活了市场人气;同时在宏观经济增速企稳下,有色金属板块也充当了反弹急先锋,带领大盘持续走高。

  综合以上三大积极信号来看,前期杀跌气氛已告一段落,新一轮结构性反弹将可期。而在主力杀跌后的新一轮反弹中,我们又认为,两大主线有望崛起,引领股指反弹。

  第一中报业绩暴增股,在市场弱势下的初反弹阶段,主力往往喜欢确定性最大品种,而业绩暴涨无疑更具确定性,同时弱势重质也是A股不变的规律,这从现代制药一季报大增35%,股价便涨停创新高便可看出;此外并购重组,百圆裤业10亿揽环球易购,股价连续4日无量涨停、泰亚股份被瑞世纪27亿借壳,也连续三日无量涨停,充分说明了弱势炒重组的真理,同时也意味着并购重组类个股能为我们带来超额收益。

  主题投资大方向有变

  近期,低市盈率IPO给高估值的小市值成长股带来源源不断的做空动能,包括领涨股在内的不少个股越来越频繁出现断崖式杀跌,本轮行情的核心主线正在发生剧烈转换,需高度警惕。

  本轮行情的核心就是主题投资,一类是围绕新产业,另一类是围绕国资改革的。主题投资首先是从新产业开始的,从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宽带中国、北斗应用、传媒教育,再到智能制造的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并延伸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新产业主题相比,国资改革概念股更复杂些,直到近期才开始变得清晰,包括军工科研院所优质资产注入、国资重组,以及传统产业的转型等。虽然新产业、国资改革这两大投资主题估计还会持续较长时间,不过,既然上涨是结构性的,那么调整也将是结构性的。

  值得注意的是,新产业投资主题呈整体转弱趋势。新产业投资主题大市值群体的股价运行形态,当前已形成梯度性调整,而且多数已形成头肩顶这一重要头部形态。像第一梯队的代表品种为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安防)、杰瑞股份(页岩气)、歌尔声学(苹果产业链)等,早在今年一季度末跌破头肩顶颈线,至今继续调整超过20%,长期均线趋势已转向大型空头排列。紧跟其后的是以乐视网、蓝色光标、省广股份为代表的第二梯队,目前正接近或正在形成头肩顶形态。显然而见,以创业板大市值以及中小板大市值股为核心的新产业投资主题已逐渐转入调整周期,估计调整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新产业投资主题步入调整时,市场热情并不会就此罢休。目前,从新产业主题退出的资金已快速转向国资改革主题。国资改革投资主题的核心就是并购重组,天时地利人和,并购重组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话题,劣势产业的升级转型,优势产业的扩张,都需要并购重组。显然,较新产业主题,并购重组更强调“想象力”,所涉及的投资标的也不乏大市值国有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其市场表现往往如急风骤雨,稍纵即逝。原因也很简单,除了缺乏足够“投机”资金以外,更重要的缺乏包括业绩在内的根基。

  因此,当前两大投资主题正处于结构性的转换周期,相关指数的强弱次序也会出现相应变化。创业板、中小板指数会从领导位置转向被动跟随,而中证500有望成为市场核心,该指数中短期内快速向上攻击过去一年多整理平台的几率很大,同时,持续弱势的上证指数也会试图再度突破250日均线并尝试攻克500日均线。

  基于这种结构性转换,7-8月间虽然主题投资还会持续深入,但此时选股更要强调业绩导向。关注中期业绩绝对值,同时也要考虑股价相对估值以及相对涨幅。像地产股,除了涉及国企改革或并购重组外,还有业绩相对稳定以及相对低估值的优势,万科、保利地产等蓝筹地产股的股价运行趋势也从左侧交易状态全面转向右侧交易,类似的还有白酒板块。券商也明显受益于资本市场创新改革,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三成,但股价整体并没有相应表现,其他类似的还有保险。

  两路资金活水或驰援A股 海外及信托资金觊觎股市

  增量资金始终是左右A股局面的关键因素。2012年底,海外资金入市曾引发了一波急促的银行股行情 。近期,无论是港元汇率的异动,还是RQFII-ETF基金出现大规模净申购 ,都表明海外资金有望再次潜入A股。

  同时,狂飙突进的信托业受到兑付危机等负面因素打压,集合信托产品成立数量与规模增速放缓。分析人士指出,部分资金开始从信托产品流出转投股市,未来信托产品风险可能进一步加大。在资金利率逐步下行的预期下,增量资金有望加速进入A股。

  增量资金始终是左右A股局面的关键因素。2012年底,海外资金入市曾引发了一波急促的银行股行情。近期,无论是港元汇率的异动,还是RQFII-ETF基金出现大规模净申购,都表明海外资金有望再次潜入A股。

  海外资金潜入香港

  7月1日至2日上午,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内,香港金融管理局连续5次入市,动用162.67亿港元干预汇率。不过,在热钱涌入的情况下,香港金管局继续多次入市干预,至昨日香港金管局已总共14次入市,动用437亿港元。

  上一次香港金融管理局入市干预港汇,还要追溯到2012年年底。当年10月19日纽约交易时段,香港金融管理局动用46.73亿港元买入美元。此后的三个月内,香港金融管理局持续出手近30次,动用资金超过1000亿港元。此后,在资金的推动下,香港股市与楼市被轮番推高,其中恒生指数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之间,涨幅接近14%。而A股2012年12月5日至2013年2月6日,区间涨幅接近20%。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本次香港金管局动用资金已达上一轮入市规模的近42%,但港股并无太大起色。7月1日至7月21日的区间涨幅仅为0.85%,而A股市场此间表现亦平淡。不过,与2012年底简单对比亦可发现,从10月19日港汇大幅异动,到2012年12月5日A股行情正式发动,期间间隔亦有近一个半月。

  事实上,从目前市场的反应来看,海外资金更热衷于北上投资A股。瑞银H股策略分析师陆文杰表示,目前QFII额度紧张,从市场反应的情况来看,资金北上投资A股意愿更大。一方面是“沪港通”给境外投资者投资A股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A股的估值水平相对较低。

  上述人士的分析与香港上市的RQFII-ETF基金数据亦相吻合。6月至今,在港上市的RQFII-ETF基金出现了大规模申购的情况。数据显示,6月1日至7月20日,纳入统计的14只RQFII基金,净申购额超过14.36亿份。其中,南方A50净申购额高达11.64亿份,博时FA50净申购额高达2.88亿份,华夏沪深300ETF净申购额达4905万份。有意思的是,此前5月上半月,包括南方A50、X安硕A50两大挂钩A股的ETF基金均曾遭到大举赎回,其中,南方A50净赎回额高达1.145亿份,X安硕A50其赎回份额也高达7600万份。不过,从5月份开始,海外资金对A股的看法出现了实质性逆转,相关的RQFII-ETF基金出现大幅申购。数据显示,除上述三只RQFII-ETF基金出现大规模申购外,X安硕A50在6月1日至7月20日之间,其净申购数量亦高达3000万份。

  最新发布的统计显示,6月QFII开户热情依然高涨,上月QFII在沪深两市新开立了29个账户,总开户数达到723个。数据显示,至6月底,共有84家境外机构获批RQFII资格,这些机构累计获批额度约2500亿元,扩展至四个国家三个地区,投资额度合计7400亿元人民币。

  信托资金觊觎股市

  与海外资金“虎视眈眈”静待机会进入A股相比,国内的资金流向亦有新的变化。6月用益信托指数为52,较5月的57继续环比下滑。该数据的变化表明,目前市场仅一半左右的信托公司可以正常募集资金。此前的2010年至2013年一季度,信托业资产规模进入狂飙突进式的增长,单季环比增幅保持在11.77%,而2013年二季度以来,增速开始大幅放缓,个别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

  兑付压力逐步升级正在改变投资人对信托无风险的认识,导致集合信托产品成立数量与规模锐减。据瑞银不完全统计,中国上半年信托违约总额约630亿元,今年全年约有3至4万亿元的信托产品到期,其中约600亿元投向领域是房地产。下半年违约现象难以避免,涉及违约的行业将从房地产业延伸至机械、有色金属、互联网金融等板块,涉及的地域将向全国范围扩散。

  根据用益信托工作室的不完全数据统计,2014年5月,信托公司共成立集合信托产品653款,环比大幅下降27.8%,同比增长29.3%;其中513款产品公布了募资规模,合计约669亿元。

  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金融产品组的测算,估计全月总成立规模在912.9亿元左右,环比下降19.3%,同比增长3.8%。其中,房地产信托更是重灾区,成立规模占比环比下降6.3个百分点至19.8%,为2012年10月以来的最低点。而6月的数据显示,上述趋势仍在持续,6月份集合信托产品总成立规模为574.03亿元,环比下跌7.05%,同比下跌33.74%。

  “目前掣肘股市上涨的因素主要是两点,一是资金利率高,二是没有形成明显的赚钱效应。从资金层面看,增量资金已出现,部分资金开始从信托产品中流出进入股市。未来随着资金利率下行,增量资金会加大入市力度。”中欧瑞博董事长吴伟志指出。

  场内资金折腾小票

  此前在市场整体弱势的情况下,私募基金在操作上相对谨慎。据网数据中心调查,私募基金上半年平均仓位为56.83%,其中,11.11%私募的仓位在30%以下,33.33%的私募仓位介于30%-50%,38.89%的私募仓位为50%-80%,而16.67%的私募仓位则高于80%,保持着高仓位操作。而对于后市方面,38.89%的私募对下半年行情持乐观态度,50%的私募则持中性态度,11.11%的私募表示悲观。对于大盘 ,有私募最高看至2600点,有私募最低看至1600点,大部分私募认为A股会在2000-2400点间运行,总体偏乐观。

  公募基金方面,根据天相投顾统计,截至二季末,可比的开放式偏股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78.14%,比一季末小幅下降0.84个百分点,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3.82%,环比小幅上升0.09个百分点,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0.25%,小幅下降1.95个百分点。

  不过,在新发产品上仍有好消息。截至7月18日,据网数据中心统计,今年以来共成立857只阳光私募新产品,数量同比增加近30%。而公募基金方面却不容乐观,据海通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二季度共发行了92只基金,募集361亿元;固定收益类38只,募集256亿元。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募集规模为近一年来最低。二季度仅有12只基金募集规模超过10亿,其中5只为货基,3只为混基,2只为债基。

  事实上,从已披露的数据看,不管是数万亿元规模的公募基金,还是几千亿元的私募基金,其折腾的对象仍然以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小股票为主。不过,这种局面在增量资金的入场下,局面有望改变。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师杨德龙认为,随着沪港通开通日期临近,市场投资者开始更多关注沪港两地上市中沪市估值偏低的个股 ,以及港股稀缺的沪市中国特色股,具体包括房地产、建材、公用事业、中药和白酒等板块。展望后市,随着沪港通的启动,国内投资者会更多地借鉴国际投资者的理念和方法,蓝筹股有望重新获得投资者青睐。

  对于海外资金的动向,中欧瑞博董事长吴伟志指出:“目前欧美股市处于估值高位,欧美大机构是全球化配置,习惯配置ETF等标的,不会采取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如果海外资金从高估值的市场流到低估值的A股市场,A股必然会迎来一轮系统性机会,但目前尚需观察。”

  近期大盘在第二轮新股申购的搅局下,资金外流明显,市场也再度重回前期弱势震荡格局。不过随着新股申购效益影响的减弱,周二盘面也开始浮现出三大积极信号,这或预示着前期火爆的结构性行情将再次点燃。

  首先,在当前频频地量中,空头杀跌力度明显减弱,这从两市大跌5%的个股都极少便可看出。而空头力量的消减,无疑让多方有了做多底气。如既有新能源汽车的王者归来,又有并购重组股的持续强势;不过若要论反弹持续性与可操作性来看的话,还属主力资金深度介入的股票。如华昌化工,前期3月份的连续涨停便说明有主力资金深度介入运作,而经过近2个月平台整理后,该股在大盘弱势下该跌不跌,意味着主力志向远大,接下来7月该股股价便连续飙升,近期更是出现了逆势爆发,连续收出两个涨停板,成为弱势下不可多得的赚钱龙头。

  其次,沪港通预计于10月份正式推出,海外投资机构拟积极参与沪股通。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非常可观的增长速度,同时中国蓝筹估值较低对于海外投资者具有较高的吸引力,A+H中存在差价的个股将获得估值修复,从而引领A股上行。

  最后,经过前期持续杀跌后,创业板指早盘开始止跌反弹,这让前期处于弱势的题材股开始有所起色,而题材股的反弹将很好的激活了市场人气;同时在宏观经济增速企稳下,有色金属板块也充当了反弹急先锋,带领大盘持续走高。

  综合以上三大积极信号来看,前期杀跌气氛已告一段落,新一轮结构性反弹将可期。而在主力杀跌后的新一轮反弹中,我们又认为,两大主线有望崛起,引领股指反弹。

  第一中报业绩暴增股,在市场弱势下的初反弹阶段,主力往往喜欢确定性最大品种,而业绩暴涨无疑更具确定性,同时弱势重质也是A股不变的规律,这从现代制药一季报大增35%,股价便涨停创新高便可看出;此外并购重组,百圆裤业10亿揽环球易购,股价连续4日无量涨停、泰亚股份被瑞世纪27亿借壳,也连续三日无量涨停,充分说明了弱势炒重组的真理,同时也意味着并购重组类个股能为我们带来超额收益。

  主题投资大方向有变

  近期,低市盈率IPO给高估值的小市值成长股带来源源不断的做空动能,包括领涨股在内的不少个股越来越频繁出现断崖式杀跌,本轮行情的核心主线正在发生剧烈转换,需高度警惕。

  本轮行情的核心就是主题投资,一类是围绕新产业,另一类是围绕国资改革的。主题投资首先是从新产业开始的,从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宽带中国、北斗应用、传媒教育,再到智能制造的机器人 、无人机、3D打印,并延伸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新产业主题相比,国资改革概念股更复杂些,直到近期才开始变得清晰,包括军工科研院所优质资产注入、国资重组,以及传统产业的转型等。虽然新产业、国资改革这两大投资主题估计还会持续较长时间,不过,既然上涨是结构性的,那么调整也将是结构性的。

  值得注意的是,新产业投资主题呈整体转弱趋势。新产业投资主题大市值群体的股价运行形态,当前已形成梯度性调整,而且多数已形成头肩顶这一重要头部形态。像第一梯队的代表品种为海康威视 、大华股份 (安防)、杰瑞股份 (页岩气)、歌尔声学 (苹果产业链)等,早在今年一季度末跌破头肩顶颈线,至今继续调整超过20%,长期均线趋势已转向大型空头排列。紧跟其后的是以乐视网 、蓝色光标 、省广股份为代表的第二梯队,目前正接近或正在形成头肩顶形态。显然而见,以创业板大市值以及中小板大市值股为核心的新产业投资主题已逐渐转入调整周期,估计调整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新产业投资主题步入调整时,市场热情并不会就此罢休。目前,从新产业主题退出的资金已快速转向国资改革主题。国资改革投资主题的核心就是并购重组,天时地利人和,并购重组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话题,劣势产业的升级转型,优势产业的扩张,都需要并购重组。显然,较新产业主题,并购重组更强调“想象力”,所涉及的投资标的也不乏大市值国有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其市场表现往往如急风骤雨,稍纵即逝。原因也很简单,除了缺乏足够“投机”资金以外,更重要的缺乏包括业绩在内的根基。

  因此,当前两大投资主题正处于结构性的转换周期,相关指数的强弱次序也会出现相应变化。创业板、中小板指数会从领导位置转向被动跟随,而中证500有望成为市场核心,该指数中短期内快速向上攻击过去一年多整理平台的几率很大,同时,持续弱势的上证指数也会试图再度突破250日均线并尝试攻克500日均线。

  基于这种结构性转换,7-8月间虽然主题投资还会持续深入,但此时选股更要强调业绩导向。关注中期业绩绝对值,同时也要考虑股价相对估值以及相对涨幅。像地产股,除了涉及国企改革或并购重组外,还有业绩相对稳定以及相对低估值的优势,万科、保利地产等蓝筹地产股的股价运行趋势也从左侧交易状态全面转向右侧交易,类似的还有白酒板块。券商也明显受益于资本市场创新改革,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三成,但股价整体并没有相应表现,其他类似的还有保险。

  两路资金活水或驰援A股 海外及信托资金觊觎股市

  增量资金始终是左右A股局面的关键因素。2012年底,海外资金入市曾引发了一波急促的银行股行情 。近期,无论是港元汇率的异动,还是RQFII-ETF基金出现大规模净申购 ,都表明海外资金有望再次潜入A股。

  同时,狂飙突进的信托业受到兑付危机等负面因素打压,集合信托产品成立数量与规模增速放缓。分析人士指出,部分资金开始从信托产品流出转投股市,未来信托产品风险可能进一步加大。在资金利率逐步下行的预期下,增量资金有望加速进入A股。

  增量资金始终是左右A股局面的关键因素。2012年底,海外资金入市曾引发了一波急促的银行股行情。近期,无论是港元汇率的异动,还是RQFII-ETF基金出现大规模净申购,都表明海外资金有望再次潜入A股。

  海外资金潜入香港

  7月1日至2日上午,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内,香港金融管理局连续5次入市,动用162.67亿港元干预汇率。不过,在热钱涌入的情况下,香港金管局继续多次入市干预,至昨日香港金管局已总共14次入市,动用437亿港元。

  上一次香港金融管理局入市干预港汇,还要追溯到2012年年底。当年10月19日纽约交易时段,香港金融管理局动用46.73亿港元买入美元。此后的三个月内,香港金融管理局持续出手近30次,动用资金超过1000亿港元。此后,在资金的推动下,香港股市与楼市被轮番推高,其中恒生指数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之间,涨幅接近14%。而A股2012年12月5日至2013年2月6日,区间涨幅接近20%。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本次香港金管局动用资金已达上一轮入市规模的近42%,但港股并无太大起色。7月1日至7月21日的区间涨幅仅为0.85%,而A股市场此间表现亦平淡。不过,与2012年底简单对比亦可发现,从10月19日港汇大幅异动,到2012年12月5日A股行情正式发动,期间间隔亦有近一个半月。

  事实上,从目前市场的反应来看,海外资金更热衷于北上投资A股。瑞银H股策略分析师陆文杰表示,目前QFII额度紧张,从市场反应的情况来看,资金北上投资A股意愿更大。一方面是“沪港通”给境外投资者投资A股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A股的估值水平相对较低。

  上述人士的分析与香港上市的RQFII-ETF基金数据亦相吻合。6月至今,在港上市的RQFII-ETF基金出现了大规模申购的情况。数据显示,6月1日至7月20日,纳入统计的14只RQFII基金,净申购额超过14.36亿份。其中,南方A50净申购额高达11.64亿份,博时FA50净申购额高达2.88亿份,华夏沪深300ETF净申购额达4905万份。有意思的是,此前5月上半月,包括南方A50、X安硕A50两大挂钩A股的ETF基金均曾遭到大举赎回,其中,南方A50净赎回额高达1.145亿份,X安硕A50其赎回份额也高达7600万份。不过,从5月份开始,海外资金对A股的看法出现了实质性逆转,相关的RQFII-ETF基金出现大幅申购。数据显示,除上述三只RQFII-ETF基金出现大规模申购外,X安硕A50在6月1日至7月20日之间,其净申购数量亦高达3000万份。

  最新发布的统计显示,6月QFII开户热情依然高涨,上月QFII在沪深两市新开立了29个账户,总开户数达到723个。数据显示,至6月底,共有84家境外机构获批RQFII资格,这些机构累计获批额度约2500亿元,扩展至四个国家三个地区,投资额度合计7400亿元人民币。

  信托资金觊觎股市

  与海外资金“虎视眈眈”静待机会进入A股相比,国内的资金流向亦有新的变化。6月用益信托指数为52,较5月的57继续环比下滑。该数据的变化表明,目前市场仅一半左右的信托公司可以正常募集资金。此前的2010年至2013年一季度,信托业资产规模进入狂飙突进式的增长,单季环比增幅保持在11.77%,而2013年二季度以来,增速开始大幅放缓,个别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

  兑付压力逐步升级正在改变投资人对信托无风险的认识,导致集合信托产品成立数量与规模锐减。据瑞银不完全统计,中国上半年信托违约总额约630亿元,今年全年约有3至4万亿元的信托产品到期,其中约600亿元投向领域是房地产。下半年违约现象难以避免,涉及违约的行业将从房地产业延伸至机械、有色金属、互联网金融等板块,涉及的地域将向全国范围扩散。

  根据用益信托工作室的不完全数据统计,2014年5月,信托公司共成立集合信托产品653款,环比大幅下降27.8%,同比增长29.3%;其中513款产品公布了募资规模,合计约669亿元。

  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金融产品组的测算,估计全月总成立规模在912.9亿元左右,环比下降19.3%,同比增长3.8%。其中,房地产信托更是重灾区,成立规模占比环比下降6.3个百分点至19.8%,为2012年10月以来的最低点。而6月的数据显示,上述趋势仍在持续,6月份集合信托产品总成立规模为574.03亿元,环比下跌7.05%,同比下跌33.74%。

  “目前掣肘股市上涨的因素主要是两点,一是资金利率高,二是没有形成明显的赚钱效应。从资金层面看,增量资金已出现,部分资金开始从信托产品中流出进入股市。未来随着资金利率下行,增量资金会加大入市力度。”中欧瑞博董事长吴伟志指出。

  场内资金折腾小票

  此前在市场整体弱势的情况下,私募基金在操作上相对谨慎。据网数据中心调查,私募基金上半年平均仓位为56.83%,其中,11.11%私募的仓位在30%以下,33.33%的私募仓位介于30%-50%,38.89%的私募仓位为50%-80%,而16.67%的私募仓位则高于80%,保持着高仓位操作。而对于后市方面,38.89%的私募对下半年行情持乐观态度,50%的私募则持中性态度,11.11%的私募表示悲观。对于大盘 ,有私募最高看至2600点,有私募最低看至1600点,大部分私募认为A股会在2000-2400点间运行,总体偏乐观。

  公募基金方面,根据天相投顾统计,截至二季末,可比的开放式偏股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78.14%,比一季末小幅下降0.84个百分点,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3.82%,环比小幅上升0.09个百分点,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0.25%,小幅下降1.95个百分点。

  不过,在新发产品上仍有好消息。截至7月18日,据网数据中心统计,今年以来共成立857只阳光私募新产品,数量同比增加近30%。而公募基金方面却不容乐观,据海通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二季度共发行了92只基金,募集361亿元;固定收益类38只,募集256亿元。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募集规模为近一年来最低。二季度仅有12只基金募集规模超过10亿,其中5只为货基,3只为混基,2只为债基。

  事实上,从已披露的数据看,不管是数万亿元规模的公募基金,还是几千亿元的私募基金,其折腾的对象仍然以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小股票为主。不过,这种局面在增量资金的入场下,局面有望改变。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师杨德龙认为,随着沪港通开通日期临近,市场投资者开始更多关注沪港两地上市中沪市估值偏低的个股 ,以及港股稀缺的沪市中国特色股,具体包括房地产、建材、公用事业、中药和白酒等板块。展望后市,随着沪港通的启动,国内投资者会更多地借鉴国际投资者的理念和方法,蓝筹股有望重新获得投资者青睐。

  对于海外资金的动向,中欧瑞博董事长吴伟志指出:“目前欧美股市处于估值高位,欧美大机构是全球化配置,习惯配置ETF等标的,不会采取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如果海外资金从高估值的市场流到低估值的A股市场,A股必然会迎来一轮系统性机会,但目前尚需观察。”

(责任编辑:李乔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三大积极信号浮现 两主线洗牌悄然崛起

2014-07-23 17:31 来源:搜狐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