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国人海外投资之困 QDII规模541亿只及批准额三成五

2014年07月21日 13:03    来源: 投资时报     邓小波

  中国普通公民从事海外投资,从来知易行难。

  中国银行试行人民币跨境转账业务日前遭央视点名曝光并引发激烈争议后,人们开始关注投资者借道机构的“阳关道”开展离岸不动产、股权、债权、证券和其他收益权项目的海外直投。

  国家外汇外管局(下称外管局)在7月14日发布《关于境内居民通过特殊目的公司境外投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资金强制180天内回转取消以及未上市企业期权可登记这两项规定,对于境内居民资金出海投资意义最重大。

  最近,外管局操盘的“四朵金花”——华安、华新、华欧、华美四家公司浮出水面,虽然其面目模糊,具体信息成谜,但可以看出中国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成为很大负担,外管局在寻求突破。

  为了缓解外汇集中于国家的压力,推进“藏汇于民”,鼓励民间外汇投资是一条有效途径。但事实上,个人投资者面临着投资渠道狭窄、政策束缚较严等瓶颈,可以选择的阳光化投资渠道极为稀缺。

  各方管制严格限制着个人海外投资渠道。包括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每年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是央行在2007年对个人换汇定的上限,而且外管局迄今仍不允许个人直接境外投资。

  目前,通过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海外是主要的阳光化路径,购买基金公司发行的QDII基金是普通投资者多会选择的方式。

  距离2007年9月国内首只QDII基金的推出已将近7年。期间,海外金融市场不仅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还经历了欧债危机、美国主权评级下调等诸多重大事件的冲击。由于内地金融机构海外投资经验不足,管理水平欠缺,导致首批出海的QDII基金折戟沉沙,不少投资者至今仍被深套。虽然后来有部分产品表现较好,但整体规模却不升反降。截至7月16日,QDII基金总规模为540.74亿元。

  公募QDII规模541亿

  外管局官网显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外管局给银行、券商、基金、保险和信托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的投资额度合计804.93亿美元。其中,银行占126.9亿美元,证券类(基金公司和券商)占333亿元,保险占289.03亿美元,信托占56亿美元。一共涉及121家金融机构,其中基金公司32家,额度合计252亿美元(约合1563亿元人民币)。

  目前仅公募基金QDII产品规模及收益情况有数据可查,基金专户产品不披露数据,其余金融机构QDII产品也无公开数据。

  据《投资时报》统计,拥有QDII投资额度的基金公司有32家,其中31家共发行了104只QDII公募基金产品,总规模为540.74亿元,这个数字仅为外管局批准额度的35%。

  外管局批准额度最多的是上投摩根和嘉实,均为35亿美元,其次是南方和华夏,分别为33亿美元。按基金公司QDII产品规模占用额度比例排序,前五名为华夏、南方、广发、嘉实和博时,占比分别为61.87%、52%、49.58%、49.55%和48.16%。

  倒数五名是国投瑞银、长信、景顺长城、国海富兰克林、长盛,占比分别为0.62%、0.95%、1.88%、2.38%、2.43%。

  比例最小的为国投瑞银。旗下仅有汤海波管理的国投瑞银新兴市场,该基金目前规模为0.39亿元。而外管局批复给国投瑞银的QDII投资额度为10亿美元,目前使用规模仅占批复规模的0.62%。

  国投瑞银市场部人士对《投资时报》记者表示:“公司的QDII额度不仅用于公募基金,也用于非公募产品,目前使用比例在25%左右。”

  但即使如此,规模也依旧不大,该人士认为,投资人对海外市场仍不熟悉,QDII基金市场仍需培育。但他仍表示对该业务有信心,目前人民币汇率已经接近均衡水平,汇率风险在不断降低。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居民财富的迅速增长,对外投资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QDII市场会有广阔的前景。

  如果说国投瑞银只是浅尝辄止,那么还有一位索性就是按兵不动。光大保德信虽获得2亿美元的QDII投资额度,却尚未发行QDII产品,《投资时报》记者向该公司发出采访提纲询问原因,但相关负责人未予回应。

  QDII开闸一度发行火爆

  2006年4月13日,央行发布了被市场称作“QDII开闸”的公告,规定符合条件的银行、基金公司、保险等金融机构均可成为QDII,投资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股票证券及货币市场。

  第一家获得QDII投资额度的基金公司是华安,获得了4亿美元的投资额度。2006年,华安推出第一只QDII基金—华安国际配置,雷曼兄弟金融公司为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所持结构性保本票据的保本责任人。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导致该基金无法继续运转,在2011年11月合同到期后清盘终止,海外探索之路夭折。

  目前华安基金QDII产品总规模为24.83亿元。按汇率折算,华安基金公募QDII产品占用获批额度的11.68%。

  在2007年9月,华夏和南方获得证监会和外管局批复,获准开展境外证券投资管理业务并获得相关额度。紧接着,嘉实和上投摩根也获得资格。

  当时A股牛气冲天,QDII基金推出,正好赶上基金抢购一空的“好光景”。

  9月12日,南方全球基金发行。“走出国门,赶海去!”的口号引爆了投资者的热情。当天认购资金491亿元,远远超过预定的150亿元发行规模。南方基金临时紧急向外管局申请追加QDII的投资额度。

  9月27日,华夏全球精选基金发售。认购资金超过630亿元,超过了当时华夏40亿美元QDII额度上限,最终依据“末日比例”原则确认了300亿元份额。

  10月9日,嘉实海外中国基金认购资金738亿元。10月15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发行时,狂热达到顶峰。在前三场认购失败的投资者如海啸般冲进银行,导致许多银行网点的网络系统瘫痪。当日有效认购申请金额达到1162.6亿元,创下了中国基金历史上一天认购基金金额超过千亿元的最高纪录。

  而当时很多投资者连QDII基金是什么都说不清楚。在他们眼里,“新基金都能赚钱”。

  出师不利遭遇次贷海啸

  南方、华夏、嘉实和上投摩根的首只QDII基金组成了中国QDII基金的“黄金舰队”。可没想到还没站稳脚跟,就被次贷海啸打得“晕头转向”。

  2007年,南方全球精选收益率为-6.3%,华夏全球精选为-10.7%,嘉实海外中国股票为-12.1%,上投摩根亚太优选为-10.5%。2008年的数据更是令人瞠目结舌,南方全球精选收益率为-43%,华夏全球精选为-41%,嘉实海外中国股票为-50%,上投摩根亚太优选为-57%。

  主要原因是“港股直通车”计划搁浅,加上后来次贷危机重创全球股市。

  2008年初风云变幻,一度认为“得到控制”的次贷危机恶化,花旗和美林银行亏损。3月,贝尔斯登不幸倒下。之后便是,“两房”被接管,雷曼破产,美林被收购,一连串的重磅消息对全球股市“狂轰乱炸”。

  2008年末,恒生指数报14387.48点,全年下跌48.27%。道琼斯指数收报8776.39点,全年下跌33.84%。QDII基金的损失惨重可想而知。

  2007年发行的4只QDII基金出海折戟,导致2008年QDII基金门可罗雀,只发行5只。银华全球核心当时仅募集了4.17亿元,创当时QDII募集规模新低,更是导致2009年无QDII基金发行。

  目前,这4只QDII基金的规模仍然占到QDII基金全部规模的80%。而这四家基金公司获批的QDII投资额度在基金公司乃至所有金融机构中,均为最高。

  具体来看,华夏获得33亿美元额度,南方33亿美元,嘉实35亿美元,上投摩根35亿美元。而四家公司QDII基金规模依次为127亿元、107亿元、108亿元和95亿元。将获批额度兑换成人民币后进行比较,这些基金公司QDII规模占获批额度的比例分别为61.87%、52%、49.55%和43.86%。

  南方全球精选、华夏全球精选、嘉实海外中国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依次为2%、-0.34%、-1.97%和3.29%,排在同类产品下游位置。从成立以来(截至7月16日)的表现来看,上述4只基金收益率分别为-21.5%、-12.4%、-35%和-40%。由于它们规模较大,受损的投资者范围也比较广,不少2007年申购的投资者,至今仍被深套。

  2014年房地产QDII最红

  2009年QDII基金反弹,但是因上一年亏损太多,且人民币一直升值,基金净值仍在面值以下。2011年前4个月延续之前反弹走势,之后随着欧债危机日益严重,QDII普遍亏损。

  2012年QDII基金终于迎来曙光。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2012年QDII基金整体涨幅在所有类型基金中排名第一,平均增长9.87%。而当年A股股基仅平均上涨5.55%。

  今年上半年,QDII基金更是整体飘红,这或许意味着QDII基金的黎明到来,将要开始风雨远航。

  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13只另类投资风格QDII基金平均收益为11.2%,其中最为耀眼的明星是鹏华美国房地产,业绩为23.92%;其次是诺安全球收益不动产,半年增长了17.3%。而广发基金旗下的两只产品—广发美国房地产和广发美国房地产人民币也获得不错的成绩,分别排在榜单的第三和第四位,收益为15.7%和15.2%。排在第五的是嘉实全球房地产,业绩为13.11%。

  今年上半年,13只另类投资风格QDII基金中,获得正收益的仅上述5只,而这5只基金均与房地产有关。而投资其他标的,如黄金、大宗商品、贵金属等的另类投资QDII,则不幸取得负收益。

  对于房地产类QDII基金为何能获得不菲的成绩,广发美国房地产基金经理邱炜对《投资时报》记者解释道:“首先是资产价格的上涨。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就是房价的上涨;其次是租金价格的上涨,这也是经济复苏的必然结果。从这两个方面看,只要不出现特别严重的危机,持有美国房地产信托可以获得稳健收益。”目前房地产类QDII主要投资于房地产信托。

  业绩难以促进规模

  最早出海的4只QDII基金规模占整个QDII市场的比例较大,但其历史业绩不佳。目前业绩较好的QDII全部为小规模基金。

  尽管房地产类QDII涨势很好,但其规模均在2亿元左右。另外有60只QDII基金的规模小于1亿元。

  整个QDII基金市场占整个公募基金市场的比例较低,2014年6月末仅仅占到1.46%。QDII基金规模最大的年份出现在2007年,当时的规模达到1082亿元。近五年来,QDII基金规模占整个公募基金规模的比例逐年下滑。

  QDII基金一直处在行业边缘,偶尔也有规模突然壮大的产品。今年上半年净申购最多的QDII是富国中国中小盘,该基金的份额从0.78亿份激增到了2.2亿份,增加1.41亿份,规模增长近两倍。

  不过,富国中国中小盘今年上半年受投资者欢迎的主要原因并非是今年业绩好,而是缘于去年业绩优异。富国中国中小盘2013年全年净值增长率高达39.11%,是全部QDII产品业绩的第二名。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仅有3.9%,但仍受到广大投资者欢迎,份额激增。

  虽然有部分产品业绩尚可,但对于规模的促进作用仍十分有限。广发基金内部人士表示,投资者对QDII基金的认同度不高,基金销售难度很大。两年前我们就一直在各大销售机构游说赶快发QDII基金和境外基金,但是募集情况不是很理想。

  数据也显示,最近四五年来,无论是首发规模还是留存率,QDII基金都远远低于其他新成立基金,而且越难发,销售渠道就越不愿意发,规模就越小,发行就越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另外,《投资时报》记者发现QDII基金申赎和转换的便利性较差,客户体验也不理想,资金流动性较差。与国内的股票基金相比,QDII基金需要T+8、T+9的赎回周期。

(责任编辑:李乔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国人海外投资之困 QDII规模541亿只及批准额三成五

2014-07-21 13:03 来源:投资时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