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信托业迎大考 部分产品已陷入兑付危机

2014年07月17日 07:40    来源: 金融投资报    

  随着前几年发行的信托产品陆续到期,去年以来信托市场就屡现兑付风险。

  虽然在“刚性兑付”面前,每次兑付危机都能化险为夷。然而今年以来,随着兑付洪峰的再次逼近,引发的新一轮兑付危机似乎已打破了“刚性兑付”的神话,部分信托产品已出现了无法按时兑付的违约事件。

  今年兑付规模超五万亿元

  近年来,信托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来自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自2008年以来,信托资产管理规模以两年翻一倍的速度迅速增长,截止到2013年底,信托资产管理规模已达10.91万亿元,相当于中国2013年GDP的19%,是目前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部门。

  在信托业处于迅速扩张时代,信托公司利用“泛资管时代”带来的各类金融机构的“竞合关系”和信托本身的制度优势,加大了信托产品的发行量。

  来自用益信托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信托业处于迅速扩张阶段的2011年至2012年两年时间,国内68家信托公司仅发行的集合信托产品达9778款,融资规模高达18142亿元,而在之前的2009年至2010年两年时间,发行的集合信托产品仅有3424款,其融资规模也仅有5396亿元。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2011年至2012年两年时间,国内发行的集合信托产品融资规模比2009年至2010年期间高出了3倍多。

  由于目前国内信托产品的平均期限大多在1.5年至2年之间,所以2011年到2012年发行的信托产品,大多都在今年到期,所以今年信托市场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兑付洪峰。

  来自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诉显示,2014年到期的信托产品规模约5.3万元,较2013年将增长超过50%。其中基建信托到期量约1.4万亿元,占比26%;地产信托到期量约6335亿元,占12%;工商企业信托到期量约1.7万亿元,上比约32%。以上三大类信托产品的兑付高峰期主要是集中在上半年的一季度和二季度的5月份以及下半年的8月份。

  上半年超百亿信托暴露风险

  从2013年开始,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信托市场风险事件开始发生,尤其是兑付风险事件屡见不鲜。

  据公开的数据显示,2013年被曝光的信托兑付风险事件就多达11例,涉及中信信托、四川信托、安信信托、陕国投、新华信托、五矿信托、中粮信托、华润信托、吉林信托共计9家信托公司。不过值得欣喜的是,这11例信托兑付风险最终在“刚性兑付”的潜规则下化险为夷,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记者发现,进入2014年后,随着兑付洪峰的再次到来,新一轮兑付又开始在信托市场上爆发。公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包括中诚信托、新华信托、山东信托、长安信托、中建信托、华润信托等在内的19家信托公司均暴露出或陷入兑付危机,涉及的信托产品多达22款。虽然有的信托产品已化险为夷完成了兑付,但有也部分到期的信托产品至今也没有拿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吉林信托总规模10亿元的“松花江77号”产品已连续六期逾期未兑付。

  来自格上理财的统计数据,今年1-6月份陷入或者暴露出兑付风险的信托产品,涉及的金融已达到118.4亿元。而来自瑞银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信托违约总额大约达到了630亿元。

  有业内人士表示,就整个信托行业来说,在经历了2009年以来的“野蛮生长”后,目前面临着整顿和转型的外界压力。“现在不少的信托公司都是采取‘发新品兑旧账’的经营模式,然而今年以来,随着信托市场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和信托产品发行不断下降,部分实力不济的信托公司面对刚性兑付时已很难坚守了。”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在今年的兑付洪峰面前,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暴露出或陷入兑付风险,甚至不排除部分信托公司因无法按时兑付,从而将“刚性兑付”的终结。

(责任编辑:华青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信托业迎大考 部分产品已陷入兑付危机

2014-07-17 07:40 来源:金融投资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