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所夜盘交易启动 品种交投活跃
7月4日晚间21:00至7月5日凌晨2:30,大商所顺利完成首次夜盘交易小节,首个夜盘交易小节成交量达31.14万手(双边,下同),其中焦炭成交15.8万手、棕榈油成交15.34万手,当晚在已上市夜盘交易的8个品种中表现抢眼。整体来看,各类主体踊跃参与,夜盘品种交投活跃,合约价格理性波动,市场结构与日盘基本保持一致。
夜盘成交活跃
焦炭主力J1409合约夜盘小节开盘1111元,跳空低开0.27%,夜盘小节最高1112元,最低1102元,振幅0.90%,报收于1106元,跌幅1.25%。焦炭的第一笔成交发生在1409合约,买方为锦泰期货客户,卖方为银河期货客户。整个夜盘阶段,焦炭共成交15.8万手,是上一交易日、7月4日成交量的40.20%。至夜盘小节结束时,焦炭增仓8286手至39.38万手。
棕榈油主力P1501合约开盘5780元,跳空低开0.20%,夜盘小节最高5810元,最低5766元,振幅0.76%,报收于5792元,跌幅0.03%。第一笔成交发生在1409合约,买方为国泰君安期货[微博]客户,卖方为英大期货客户。整个夜盘阶段,棕榈油成交15.34万手,与上一交易日、即7月4日成交相比,为其交易量的61.05%。至夜盘小节结束时,棕榈油增仓12500手至70.64万手。
在首个夜盘交易小节中,共有148家会员参与交易,其中参与焦炭和棕榈油交易的客户数相当于上一交易日、即7月4日的20.06%和49.04%;9家结算银行全部接入。市场参与结构与日盘基本保持一致,其中焦炭法人客户成交量占该品种成交量的31.55%,棕榈油法人客户成交量占该品种成交量的28.73%。
首日夜盘交易量多集中在21:00—23:00之间。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从价格走势看,由于国内焦炭市场整体延续弱稳走势,现货市场成交情况依旧没有任何好转迹象,短期国内焦炭市场依旧以低迷运行为主,现货价格仍有下行可能,国际上相关品种走势也较弱,焦炭夜盘交易下行的走势较好地反映了基本面情况;棕榈油方面,由于受美盘影响相对较大,但当天恰逢美国独立日休市,一些投资者称“暂时没有找到方向”,同时,马盘价格在闭市时出现了小幅下跌,故棕榈油延续了上一交易日的震荡走势。“但从增仓的情况看,应该是有资金进入。”
期待更多试水品种
从7月4日晚上9点一直到次日凌晨夜盘结束,国富期货副总经理王琛和公司参与夜盘交易的几十名投资者一直在一块儿。他表示,公司和客户对大商所夜盘交易参与热情很高,由于是首次交易,当晚公司安排了专职风控人员进行夜班风控工作,当晚夜盘开盘之前,风控人员对前一天结算后持有棕榈油和焦炭持仓的客户进行电话通知,提醒客户注意风险,及时调整保证金或持仓;夜盘开盘之后,根据行情变化,风控人员对客户再次进行电话通知,并向部分不在场的客户通报市场情况。交易期间,风控人员一直严密监测客户资金和持仓情况,防控客户交易风险。
王琛表示,希望交易所能尽早推出其他品种的夜盘交易,便利产业界市场风险管理。
从焦炭、棕榈油首个夜盘交易小节表现情况看,市场无疑较好地接受了两个大连期货市场试水夜盘交易的品种。宏源期货大连营业部营销总监徐洪志认为,大商所夜盘交易使我国期货市场连续交易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就上市品种来看,大商所先期推出的夜盘品种颇具深意,煤焦钢系列品种是大商所的特色品种,也是未来中国在国际商品市场中争取定价话语权的优势品种,焦炭期货上市以来以其较强的流动性和良好的价格发现功能备受关注,尤其在当前的国内经济新形势下,焦炭期货为现货企业管理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焦炭为该板块代表品种进行试水,对于未来市场开放后该系列品种争取国际定价权和促进国际化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大商所选择这一品种体现了其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程度加深的当前,主动、及早适应国际化的思路。而棕榈油品种的选择则体现了传统的夜盘品种选择思路,棕榈油与美盘豆油期货关联性很大,代表大商所与国际市场相关品种关联性较大的农产品序列,这一品种的上市将为缓解价格隔夜跳空风险起到突出的作用。他说,上周三(7月2日)美盘豆油大幅下跌,隔日连棕榈油开盘即下跌200点,部分投资者承受了较大风险,大商所夜盘上市后,交易时段覆盖面扩大,投资者将能有效防控此类风险,从而进一步提升期货市场服务能力。
(责任编辑:宋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