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电商携手进军互联网 “双剑合璧”成角逐利器
尽管仍在朦胧中前行,O2O仍是各路大佬争相试水的新型模式。近日,知名电商企业1号店推出了“1元保险”,该产品的推出又成为了业内热议的话题。与此同时,5月22日京东商场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其一大动作就是携手上万家便利店做O2O。无独有偶,5月21日,顺丰全网批518家 O2O便利店“嘿客”也正式试营业。
有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像1号店所推的“玩法”引人关注的并不是价值1元的保险内容,而是电商企业借创新保险展开的互联网金融布局。可见,时至今日,保险已成为了互联网企业试水金融领域的利器之一,同时随着保险业主动“触网”使得保险互联网的规模日渐扩大,网络或正在改写保险业原有的销售渠道。
险企电商“双剑合璧”
继阿里巴巴、京东等巨头在互联网金融的“江湖”风生水起之后,不少电商加快了试水互联网金融的步伐。近日,已进入销售百亿俱乐部的1号店开始推出“1金融”平台,并发售“1元保险”。
据悉,该1元保险是由1号店网站携手正隆保险经纪和长江财险联合推出的“出行无忧险”,即普通意外险。不过目前仍处于试运行阶段,据1号店透露,未来还将陆续推出包括儿童保险、女性保险、老年人保险、宠物保险、家政保险在内的数十种生活化和个性化产品。
“1号店卖保险更多的是象征意义,经济效益目前远谈不上,但此举也确实体现了当前愈演愈烈的互联网金融竞争环境,这对于传统保险行业来说,是具有很大冲击力的。”一位保险业内人士称。
事实上,近年来除了联手电商企业外,险企自身也在进一步通过移动平台做大保险“蛋糕”。 据记者了解,目前,包括阳光、平安、泰康等在内的保险公司均将社交性、娱乐性与传播性作为保险产品营销的主要方式,掀起一场朋友圈里的保险保卫战。
如阳光保险旗下首款互联网金融产品——“摇钱术”,通过朋友圈销售,其预期收益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该产品本身固定为4.6%的年化收益率,另一部分则采取随机“摇取”的方式获得。平安在朋友圈里推出“千万红包大派送”的活动。只要在活动页面点取“领红包”就会随机出现一款赠送给消费者的保险产品。最先在朋友圈发起“求关爱”互助保险的泰康人寿也不断开始尝试新花样,推出“飞常保”。“保险公司以‘娱乐化’打响企业知名度,带动保险产品销售的销售模式已十分清晰。而且,越来越多的险企也正在加入这一阵营。”某保险业内人士表示。
“保险是最早做互联网金融的,例如当时的平安车险,就是在保险网上销售,淘宝的退货运费险,把购物和保险相结合。”一位基金公司的电商负责人表示。近期,当基金公司还在忙着货币基金功能升级和渠道拓展时,有保险公司开始着手打造O2O。“在互联网金融方面,保险公司一直走在前沿。”
互联网颠覆保险业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每1000元人身险保费中有5.3元是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实现的。目前已有47家人身险公司开展了互联网渠道销售经营业务,网销年化规模保费共计27.12亿元,占一季度人身险行业保费总收入的0.53%,与2013年全年相比略有提高。其中,行业自建官网的保费收入为11.84亿元,网站流量共7969.4万人,投保客户59.9万人,承保56.5万件。“这说明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还处于初创期、导入期,行业内普遍认为互联网保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从开展到壮大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某保险专家认为,看起来微增的一个数字,只是亟需膨胀的“保险互联网”总规模的一个缩影。
与此同时,日前中保协发布的《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达291.15亿元,近三年的总体增幅高达810%;从事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逾60家,家数年均增长率达46%;投保客户达5436.66万人,三年间增长了5倍多。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已突破10万亿元,基金突破3万亿元,保险也拥有8万亿元销售规模,而这些金融产品未来都可以尝试在互联网上销售,这就给了各个电商平台以巨大的想象空间。”某分析人士表示,“互联网对保险的颠覆性,‘可能比银行还要大’,”
“互联网金融是提升电商盈利能力的重要支柱,这已是业内的共识。”上述业内人士告诉,对于电商而言,金融业务不仅可以提升运营效率,增加用户黏性,未来还有机会从金融业务中分一杯羹,来弥补电商业务本身的低利润。
可以看到的是,自去年开始,聚美优品、唯品会、凡客等众多大型电商已陆续筹备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电商入局互联网金融,是水到渠成的事。”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每一个电商平台都有自己的用户定位及特色,可以依据这些特色,来做更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互联网渗透率尤其是移动互联的快速提升、电子商务企业的崛起和激烈的竞争以及网上支付的不断普及与物流网络的覆盖和配送服务的完善,决定了中国未来5年内,电商行业必定迅猛发展,”上述专家表示,从中国B2C市场整体表现看,市场被几大巨头瓜分的痕迹已经十分明显,“所以险企也应当寻求最优发展思路,电商企业以及金融机构接下来应该有更多的创新,仅依靠销售金融产品的“玩法”已难免俗套,未来愈发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互联网市场包括移动端的格局还很难确定。
(责任编辑: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