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炒金者:别人都是血本无归 我却连账户都找不到了

2014年03月24日 08:52    来源: 广州日报    

  金价回暖“山寨金”投诉案例增多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应上四家规范平台

  “别人都是炒得血本无归,我却连账户都干脆找不到了,投诉无门不说,公安局也不一定能帮得上我。”3·15消费维权日前后,家住荔湾区的广州市民林先生多次向本报投诉称:去年年底他投资贵金属的2.1万元资金,消失在了北京某投资公司的网站上。

  事后尽管该公司称会赔钱,林先生也向派出所报了案,但至今没有破案。

  本报讯(记者井楠)2014年以来,随着国际黄金价格有所反弹,广大散户投资贵金属(疑似)被骗或大额亏损的案例再次增多。比起往年,类似案例有如下两类发展趋势:一是涉及大额投资金额的案例数量有所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多如牛毛的小额疑似行骗事件,由于涉案金额较小,投资者容易遗忘、不会穷追猛打,反而给了违规违法的企业更多可乘之机;二是跨省行骗的事件大幅度增多,江苏、浙江、北京的贵金属投资公司,发展了众多的广东客户,其间纠纷众多。

  记者了解到,与去年的市场情形类同,发生纠纷的多为小型贵金属投资企业,仍属于监管部门“四不管”的地带,投资者要向讨回损失,难上加难。业内人士再次提醒,建议去四家规范平台炒卖金银,尽量不要炒“山寨金”。

  案例始末:

  心软“帮衬”非规范平台

  据广州市民林先生描述,2013年2月开始,他在网聊中认识了一位姓王的女性推销员,多次打电话推销其公司——北京兴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贵金属交易产品。按照她的指导,林先生查看了该企业的网站,自称是一家“专业从事国际金融的投资机构”,没有挂靠在上海黄金交易所、广东贵金属交易中心之类的规范交易平台。

  林先生曾尝试投资过正规平台的“粤贵银”投资产品,由此推断,王小姐的公司并非规范经营的企业,有境外炒金的嫌疑,也可能在自设“盘中盘”,属于名副其实的“山寨”贵金属公司,投资风险较大。因此,开始时并没有理睬。但王小姐锲而不舍,一年里频繁给林先生打电话,嘘寒问暖,多次“诚意”邀请;接触久了,林先生就放松了警惕。

  到了2013年11月,适逢林先生的股票投资再次遭遇亏损,就被王小姐说动了心,心想与其在股票上亏钱,不如拿点儿小钱来“博”黄金市场。

  没经银行托管账号消失

  于是,林先生分三次,分别向王小姐指定的“北京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账户汇入了总计2.1万元的资金(每次都是7000元),时间分别是2013年11月26日、12月4日与12月16日;他从王小姐那里取得了公司用户名与登录密码,随即开始操作。

  其间的资金往来没有经过“银行托管”的程序;而上海黄金交易所等正规交易平台,一般都会让散户、银行与之签订“三方托管”协议。让林先生始料不及的是,别人都是投资亏损、血本无归,自己并没有亏损,钱却找不到了。

  去年11月~12月,林先生一共买卖过4次贵金属,均是谨慎尝试,既没亏也没赚。今年1月10日,林先生再次想进入该账户,却发现根本登录不上去了,不是提示系统有问题,就是密码错误。再后来,干脆显示没有自己这个账户。

  他多次致电王小姐,对方都不接电话;又致电北京公司投诉,对方也不予理睬。无奈之下,林先生只好向自己居住地所在的广州市冲口派出所报案,时间是2014年2月20日,派出所做了笔录,给了林先生报案回执,但至今没有破案。

  追踪:经记者追问对方企业含糊称会赔钱

  按林先生的投诉,本报记者上周致电了该企业网站http://xldyb×.××.com.cn上写明的公司电话。对方负责人表示:“可能是因为系统升级,林先生不知道。我们负责解决该问题,并向您反馈。”但一周过去,无论是林先生还是本报记者,均没有收到回复与解释。记者本周初再次致电该企业,该企业负责人李小姐表示:“会去查实。”

  直到本周三,记者再次打电话向李小姐追问“查实结果如何?”并强调了记者身份,林先生才在晚间收到了该公司的回复:“我们会尽快赔偿您一半资金,两天内给予答复。”但并没有解释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赔偿。

  本周三,记者到位于荔湾区芳村大道附近的冲口派出所核实,得知林先生报案一事属实。接受报案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涉及财产数额巨大、被骗者人数众多的,一般应去所在地区/县级别公安局的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报案;类似林先生这样涉及金额较小的纠纷,可以看作普通的疑似诈骗罪,就近派出所报案即可。

  建议:只去四家规范交易平台炒卖贵金属

  “别炒‘山寨金’”的谨慎提醒已属“老生常谈”。不过,广东省黄金公司的田鹏飞依然再次提醒投资者,擦亮眼睛,一定要去规范平台炒金银。

  在中国内地市场上,仅有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天津贵金属交易所、广东贵金属交易中心四家平台的贵金属产品,才属于规范炒卖的品种。其余交易所,虽不一定骗人,但身份一定是“山寨”的,确实无人监管。而部分投资咨询公司推出的“境外炒金”业务,属于违法投资项目,更不能染指。

  广东省金银首饰商会主席甄伟钢分析建议,对于类似的投资,市民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并且不能有侥幸与轻信的心理,更不能贪心。普通家庭投资者、老年投资者,也尽量不要染指风险过大、放大倍数过高的贵金属投资;金条、金币与纸黄金,风险较小,更适合大众投资者。

  监管部门:投资咨询类企业属“四不管”地带

  对于林先生的遭遇,记者一一咨询了相关的监管部门获悉,类似投资咨询企业仍处在法律法规的边缘地带,“四不管”已成常态。

  往年3·15打假活动中,工商部门多次充当了查处“山寨”黄金公司的先头部队。但广州市公安局的张云珠处长告诉记者:“由于去年全行业推行‘先证后照’、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对于‘经营范围’的管理已不再是工商部门的监管权限。”

  工商局其他专业人士认为,对于“山寨”黄金公司的管理,应是其对口的上级审批部门来进行管理,如果是期货公司,应由期货交易所来管理;如果是其他黄金公司,纠纷标的物是硬通货黄金,理论上应由人民银行来管理。而且,具体到林先生的案例,要投诉的是北京市的企业,也应由北京市的人民银行分理部门来管。

  但记者再次咨询了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其相关业务负责人也不认为自己有管理该类“山寨”企业的权限。“即使是正规的大型交易所,投资者有大额损失,也不可能都能追回;要看是正常价格波动造成的损失,还是由于交易所系统出错所造成的损失。”

  记者还致电了广东银监局,其负责人张先生解释说:“银监局一般只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约束与管理,比如说借贷方面的纠纷等问题;黄金公司本来就不在银监局的管理范围之内。”

  为此,在公安局之外,类似公司属于名副其实的“三不管”地带。虽然林先生成功报案,但记者从公安局内部的经济犯罪专业人士处了解到,类似案件很难成功破案,即使破案,也很难追回投资者的实际损失。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炒金者:别人都是血本无归 我却连账户都找不到了

2014-03-24 08:52 来源:广州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