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限转隐忧起 支招“金钱永不眠”
央行下发草案,拟对第三方支付转账、消费金额进行限制。虽然参与方案讨论的有关人士透露,央行最终出台的方案会与传闻有所不同,余额宝、理财通也纷纷“安慰”客户,目前未受限制,但仍令部分资金量稍大的投资者有所担心。其实,目前类似互联网“宝宝”们的理财产品也非常多,只要有心细细挑选,完全可以做到“金钱永不眠”。
在互联网“宝宝”们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大银行也没有闲着,今年以来,银行系“宝宝”纷纷面世。无论是资金转账支付额度、资金安全度或者是收益均显示出突出的后发优势。
从21日收益看,在所有“宝宝”中,7日年化收益率达6%以上的都是银行系“宝宝”。相比互联网“宝宝”,银行系“宝宝”转账支付额度普遍高出不少。以兴业银行基金旗下兴全添利宝货币基金为例,各家银行转入限额单日单笔最低为5万元,如工商银行为单日单笔5万元,民生银行为单笔50万元,农业银行为单笔500万元,其余各大银行均为单笔600万元,几乎不受转入限额影响。
另一方面,银行系“宝宝”的安全性也因为“背靠大树好乘凉”,整个账户体系采取全封闭策略,投资者钱包里的资金只能回到开户时所绑定的银行卡里,资金被盗或转入他人账户的可能性较低。
此外,银行系互联网理财产品,背靠传统商业银行的优质,在理财产品的属性上更加多元化。除兼具货币基金的收益以及取现的灵活性,还增加了信用卡还款、信贷等复合功能。 据新快报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