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阶段性回暖行情有望延续
年初以来,债市出现久违的反弹行情。一级市场上,利率债的投标热情超出预期,中标利率节节下行;信用债的发行难度有所降低,收益率开始企稳。二级市场上,部分品种的收益率大幅下行。整体看一季度,债市面临的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阶段性行情有望延续。
首先,货币政策出现微妙变化,流动性的稳定性将增强。春节前,为平抑货币市场波动,央行通过逆回购投放了4500亿元的资金,是最近一年来资金投放量最大的月份;与此同时,首次试点为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提供常备借贷便利。尽管货币政策的转向暂时尚难以预见,但显然央行也不希望“钱荒”重演。反观2013年,对于债市伤害更大的,或许不是资金成本的居高不下,而是资金面的跌宕起伏。剧烈波动的流动性以及难以捉摸的政策态度,不断加重投资者的恐慌心理,提高了预防性的资金需求。2014年,稳定性更强的资金面,将营造更为正面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债券投资需求的释放。而春节后至3月份,流动性都会较为宽松,资金成本很有可能在去年下半年的基础上,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行,为收益率的回落提供基础。
其次,国内经济动能不足,海外新兴市场出现动荡,市场避险情绪升温。1月份,国内PMI指数为50.5%,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新兴市场方面,由于QE缩量,资金从新兴市场国家回流至发达国家,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和股市暴跌。新兴市场国家的这一轮危机,被视为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后的第三轮危机,而且鉴于新兴市场国家对全球的影响越来越大,有可能对全球经济形成不小的冲击。
最后,信用风险的频频爆发,将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对非标业务的热情。去年下半年开始,非标业务开始暴露违约风险,非标业务的零风险、高收益神话被打破。据了解,很多银行开始重新审视非标业务的风险,并收紧了风控标准。2014年,在监管趋严和风控趋紧的大背景下,非标业务的高速增长已进入尾声,其对债券配置需求的挤压将减弱。
综合来看,一季度的大环境对债市较为有利,尤其是利率债和高等级债,收益率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不过,对于低评级债,需关注供给压力和信用风险。低评级债方面,前期由于行情疲弱,很多发行计划被迫推迟,目前累积的供给压力很大,行情回暖后,供给很可能随之释放。更需注意的是,2014年是债券偿还高峰年,而很多低评级发行人的偿债能力堪忧,届时可能会发生不少的信用事件。
(责任编辑:魏京婷)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