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投资当量力而行
继2012年10月险资投资大松绑之后,现在又允许险资投资创业板、允许历史存量保单投资蓝筹股,进一步扩展保险资金可投资的品种和范围。投资品种已经涉及股票、债券、固定收益类、权益类、货币市场类、不动产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信贷资产、信托计划等领域。
保险机构试图进入财富管理领域,为了比拼和获取相对竞争优势,这就要求险资投资要有高收益,要求其财富管理能力要比银行、券商、基金、信托等专门从事财富管理的机构有优势,但险资投资凭什么会超越其他财富管理机构?如果保险机构“去保障化”,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险资激进投资会带来哪些隐患?
在目前中国金融分业监管的框架下,保监会如此大张旗鼓地鼓励保险机构冒险经营,值得警惕。保险的作用在于分散风险、分摊损失,可以用于投资的无非是顺周期下的沉淀资金,如果顺周期不再,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要求理赔的数量增加,沉淀和可用于投资的资金自然会减少,这就要求险资投资时不能太激进。
这次险资投资在新股发行前夜开闸,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申购新股,二级市场估计会审慎介入,但也难免像基金那样爆炒创业板,但创业板公司的盘子和市值规模是有限的,进去容易掉头难,保险资金进去会不会成为创业板的抬轿者都是未知数。为了投保人的安全和有效对冲保障背后的风险,险资投资应该把安全性摆在首要位置,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盈利性。
扩展险资投资的范围虽然有助于多元化投资和分散投资风险,但不确定性的风险也会进一步扩大。在投资领域,激进投资往往与风险收益相对称,如果保险资金一改往日的谨慎投资,开始全方位出击,结果也将会出现不确定性。
虽然保监会对险资购买创业板股票的范围做了限制:上市公司已披露正在接受监管部门调查或者最近一年度内受到监管部门处罚的;最近一年度内被交易所公开谴责的;上市公司最近一年度内财务报表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存在被人为操纵嫌疑等。但整体而言还是比较宽泛,尤其“存在被人为操纵嫌疑”这一条很难界定,嫌疑本来就没有标准,股价涨的过快是不是存在操纵嫌疑?保险资金大规模介入小盘股是不是存在操纵嫌疑?这些都有待考究。
中国保险业这些年发展太快了,问题和隐患都被速度掩盖了,现在需要居安思危和战略布局,切勿盲目冲动。
近两年中国的保险业已经出现减速迹象,况且保险业是要接受偿付能力监管的行业,如果过度强调高投资收益、“去保障化”,则保险的本职功能将会受到冲击。在快速发展期,之前酝酿的各种矛盾和风险看起来不太明显,或许可以被这些年快速积累的保费收入给覆盖掉,但未来的压力会很大,如果从保护保单持有人利益角度出发,现在反而应该强化保险公司的资本约束力,要限制保险公司盲目逆周期扩张。现在的政策即使允许险资激进投资,但也希望保险公司量力而行,将风险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未雨绸缪。
(责任编辑: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