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玩蹦极 “大妈”炫财技
2013年理财市场是近年来最“潮”的一年,也是让不少资深投资人最摸不着头脑的一年。“比特币”、“余额宝”、“三马保险”,还有“QE”、“Shibor”,“中国大妈”,众多新生词汇的诞生见证着理财市场的跌宕起伏和波澜壮阔。天价比特币,神器余额宝……出人意料的理财故事一个一个上演。
今天,南方日报将为各位盘点2013年那些不得不提起的理财“关键词”。
比特币最心惊肉跳的天价投机
2013年最惊心动魄的投资是什么,不是楼市不是股票不是黄金,而是全新的互联网货币——比特币。
2009年比特币横空出世,首次交易价格仅为0.03美分。2011年1月,比特币价格首次突破1美元关口,达到1.06美元。今年年初至4月,比特币从13美元飙涨至266美元,11月中旬,美国两场听证会肯定比特币创新性后,其价格更是突破1000美元大关。并受到中国投资人的关注,在中国呈井喷式发展。
中国迅速成为全球比特币最大的交易市场,比特币价格也一路扶摇直上。11月份国内比特币交易平台比特币中国的日最高成交量接近9万比特币。11月10日,一个比特币价值冲高至6989元人民币。更吸引投机人的是,其日内价格拨付动辄会到30%-50%。
然而,比特币被爆炒背后,洗钱、跨国非法买卖和交易平台走路等风险如影随形。12月初,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发文,称比特币“不具有法偿性和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并要求金融机构不得参与其中,正式“封杀”第三方支付接驳渠道。12月19日,比特币价格跌至2800元,不到一月价值蒸发三分之二。
点评:央行发文犹如当头棒喝,将比特币打入了“冷宫”。本身的稀缺性,虚拟货币特质的“皇帝新衣”,让其价格一涨再涨,不少投资者更是趋之若鹜。但这看似疯狂的需求背后,存在巨大的泡沫。疯狂追逐之下,其价格已经远远超出了比特币的自身价值,击鼓传花似的“庞氏骗局”面目开始显现。而其法律地位的不确定,缺少真实的国家经济实力作支持,也缺少稳定的币值机制,注定其只能是一场惊险的“镜花水月”。
QE市场最敬畏的“瘦身”
虽然美国经济元气大伤,但在以美元为主的全球经济格局中,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依旧是全球资本市场的风向标,QE退出的靴子从年头举到年末,终于落下。
12月,美联储决定从明年1月开始,将月度资产购买规模从850亿美元缩减至750亿美元,开启了有序退市倒计时。QE缩减,全球投资格局生变。
虽然美国削减QE计划极其温和,但发达国家市场股市报以热烈回响。当天,标普500指数创10月来最大单周涨幅,纳斯达克指数大涨1.15%,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涨0.26%。另一边,投资天气却因QE退出而骤降,由于担心资本从新兴市场抽回,新兴国家股市当天大部分迎来了下跌走势。沪指大跌超2%,击穿2100点重要关口。市场难现当年之勇。
QE退出,意味着美元将开启中长期反转上涨趋势,19日,美元指数走高至80.6,其他非美货币下跌,黄金当天跌破每盎司1200美元,创3年新低,贵金属熊市格局进一步延续。
点评:美联储缩减QE,证明美国经济雨过天晴,其步伐虽小,对中国经济影响却不小,虽然短期仅会对流动性有微微负面影响。但QE退出的步伐已然开启,未来将陆续迎来更大规模的量化宽松退出措施。短期来看,“缩减”两字本身让市场敬畏,叠加年末资金压力较大,资金面谨慎情绪暗涌。关键的影响更在于长期退出趋势背后带来的投资市场的逆转。对中国正在进行的金融改革而言,热钱部分回撤,资金流入套利现象减轻,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减弱,未必只是一件坏事。
余额宝“鲶鱼”搅起互联网金融汹涌波涛
要数今年最“吸金”的理财产品,非互联网理财“神器”余额宝莫属。
今年6月,号称“会赚钱”的钱包余额宝上线,创造了互联网金融的神话,并让名不见经传的小基金公司一跃坐上全国最大的“货币基金”宝座。上线不到半年,吸纳注册用户逾3000万,累积投资额突破1000亿人民币。
余额宝搅动了金融池水,各种网络理财产品争相亮相“占位”,电商、银行纷纷加速互联网金融步伐。腾讯迅猛布局,推微信版的类余额宝产品,并已表态在前海的投资不会少于100亿元。赶了晚集的百度也不甘落后,百度百发8%超高收益,首个计划4小时销售超10亿。
面对互联网企业的攻城略地,传统金融机构也觉醒反击,多家银行新成立“互联网金融部”,全面向互联网推进。据统计,今年下半年基金公司、银行、支付机构等推出的各种类似余额宝产品已近30种。此外,平安银行率先推出微信开户功能,试水O2O;招行尝试涉足P2P;基金、保险、券商,甚至银行都纷纷希望通过淘宝开店从市场分一杯羹。据调查,近八成银行家有意与电商合作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
点评:银行今年年初是万万想不到,余额宝的出现,会成为今年金融市场的“吸金王”。眨眼间,余额宝已全面引爆互联网金融热潮,引得各种类余额宝产品遍地开花,更变相抢走了部分银行存款和理财业务。“养尊处优”的银行也开始慌了神。虽与银行业高达百亿的储蓄规模相比,余额宝等产品吸纳的资金好比“沧海一粟”,但储户搬家速度加快,议价权转移至存款人一方,微妙地改变了金融领域的游戏规则,倒逼银行转型创新。总之,银行躺着就能挣钱的日子已经不复返了。
中国大妈抄底黄金被套终成名
今年,一群人火了,这个全新的“投资群体”因抄底黄金而备受全球投资人和投资机构关注,名震海外,市场形象地称这群投资人为“中国大妈”。
2013年黄金价格的涨跌让人摸不着头脑,“中国大妈”的旺盛需求也让人大跌眼镜。
4月中旬,有消息称华尔街投行纷纷出手做空黄金,金价大跌20%。接盘人正是“中国大妈”们,交易超过1000亿人民币,将300吨黄金扫进囊中。
5月9日,国际金价的触底反弹行情结束,金价新一轮下跌,一跌就是“八连阴”,让豪气的“中国大妈”陷入浮亏。此后,金价一路走低,终跌破1300美元/盎司,很多在1400美元上方抄底买入的“中国大妈”尽数被套。
然而,祸不单行,6月下旬国际金价继续跌破1200美元整数大关,为近十年来首次跌破成本价,引发恐慌性抛盘。蛰伏了一段时间的“中国大妈”不死心,再次尝试入场抄底,寄望摊低成本。但中国大妈的黄金投资和消费需求仍没能重拾黄金牛市。至12月下旬,国际现货黄金价格年内已累计下跌27.38%,年线收阴基本已成定数。加上美国QE缩减规模开启退出大幕,黄金价格再度被重压难返。
点评:华尔街做空黄金,投资者离场,专业人士“万马齐喑”,而对金融不甚了了的“中国大妈”与“华尔街大鳄”过起招来。可谓好戏连连,“中国大妈”在金价反弹暂时小胜后,金价又一路下跌,大妈们的努力也挡不住金价下行。市场“阴谋论”认为是“大鳄们”给“中国大妈”下的套。不过,这场黄金“滑铁卢”中没有输赢,中国大妈的黄金需求并非完全是投机之作。在国内投资渠道匮乏的情况下,楼市和黄金实被看做抗通胀、保值增值的安全之道。“中国大妈”旺盛的投资需求,反映着国内投资市场急待丰富和完善,投资者教育也依旧任重而道远。
Shibor资金旱情求甘露
2013年资金旱情险象环生,流动性紧张让银行间拆借利率成为热词,每一次Shibor高企,都是银行和股民们的噩梦。
5月底,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不到3%,面对央行规律性的逆回购,不少银行放开胆子拆短贷长,资金错配业务雪球越滚越大。6月初,央行一反常态没有通过逆回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突然“断奶”导致市场资金面信心受挫。6月20日,银行间隔夜Shibor利率和回购利率飙涨至13%,7天回购利率报价高达23%。资金紧张加上股市资金纷纷抽离,银行股下挫带动股市下跌,资本市场迎来连锁反应。
央行紧平衡和要求银行调资产负债结构的思路贯穿下半年,年底资金再现旱情。12月18日,一月期Shibor跳涨100多个基点到7.5%以上。7天回购全天加权平均利率一路飙至9%。19日,央行盘后紧急公告已通过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累计向市场注入3000亿元流动性,24日再送290亿元逆回购“圣诞礼物”,终于熨平资金波动,银行间7天shibor利率回落7%,7天质押回购利率跌落5.55%,心惊肉跳的流动性异动才告一段落。
点评:Shibor就是流动性的晴雨表。6月银行间市场的强烈异动余波阵阵,但实情却是“并非真没钱,而是放错了地方”。一边是资金旱情,高利率,另一边是M2增速依然高达14%,前11个月贷款投放已超过去年全年。奇怪现象背后的原因是结构失衡、资源错配和资金空转。保证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调整实体经济结构才是发展之道。前路颠簸,银行和企业还请系好安全带。
三马保险互联网保险横空出世
两个月前,阿里巴巴的马云、中国平安的马明哲、腾讯的马化腾联手创办的众安保险正式成立。“三马”的名头,注定会让这家刚刚成立的保险公司备受关注。“三马”保险突破了国内现有的保险营销模式,一改传统“线下”模式,转战“线上”。作为首张互联网保险公司牌照拥有者,众安保险以“信用保证金保险”产品打响了首场战役。
随着众安保险抢下互联网保险的“头啖汤”,各路资金也开始纷纷尝试进入这一领域。近两年来,保险行业向互联网转型已成为趋势。目前已有近40家保险公司开设官网或进驻大型电商平台,网销保险市场增速惊人。大型保险机构包括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除选择同互联网“联姻”外,还都成立了电商公司,未来电子商务无疑已成为了各大险企经营战略的重要部分。
点评: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众安保险,可谓是整个保险业在互联网金融创新上的一次“破冰”,无疑又为当前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添了一把大火。不过,兴奋之余,仍需清醒。尽管目前互联网销售火爆,但离颠覆传统保险格局还为时尚远。目前整个保险市场中,网销产品保费收入占总体保费收入的比例并不高。而且仅依靠渠道从来并不能真正创造价值,只有深刻获悉消费者需求,不断改善服务,逐渐培育保险新市场才是关键。
(责任编辑: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