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百货业不会消失 会减少
前有电子商务的直接冲击,后有政策调控的间接抑制,传统零售商腹背受敌。看起来,百货店们似乎生死命悬一线,不过,就像马云和王健林那个已经不算数了的赌注一样,电子商务和传统零售渠道并不是你死我亡、泾渭截然分明的关系。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告诉北京晨报,“百货业不会消失,会减少,也会出现分化。未来将出现网络购物、购物中心、专卖店、主题百货等多种模式并存的局面。”
“百货业的洗牌会非常剧烈”
北京晨报:今年政策调控对百货商场的冲击大吗?
洪涛: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今年以来公款消费减少,购物卡的生意也不好做了。一个例证是,受供需关系影响,SOGO百货的黄牛已经消失。
北京晨报:百货店的关店潮今年以来密集袭来,还有一部分兼并重组,您如何看待业内的兼并重组现象?
洪涛:兼并重组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这也是结构调整的一种表现。
北京晨报: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传统百货零售行业的前景如何?
洪涛:未来百货业的洗牌会非常剧烈。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商务部电子商务发展报告称,今年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超过2万亿元。今年商业零售总额是23万亿,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占比8.67%,去年这个数字是6.23%,这样的发展速度是大家没想到的。通过这个数字比较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的比重在逐年增加。北京地区尤甚,今年第一季度电子商务占商业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了10%。
北京晨报:传统百货业会消失吗?
洪涛:传统百货业会消失这一说法几年前就有人提。我认为,百货业不会消失,会减少,也会出现分化。未来将出现网络购物、购物中心、专卖店、主题百货等多种模式并存的局面。细分的主题百货仍有发展空间。
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未来一年,至少10%的传统百货零售商将消失,这些百货零售商或者关门,或者被兼并重组,或者转向专卖店、精品百货、主题百货、社区百货等业态。
“做自营店是很难的事情”
北京晨报:越来越多的传统零售商都展开了新媒体营销,会给传统百货零售商带来积极变化吗?
洪涛:新媒体营销会在聚集客流上有一定成效,也会带来营业额的提升。
北京晨报:您如何看待O2O这一新的模式对百货业的影响?
洪涛:刚开始很多人都不相信O2O这一模式能成功,线下体验后,再在线上购物。但实践证明,这一模式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电商冲击肯定会减少实体店铺,但是很多人还是有去实体店购物的需求,O2O模式既能保证顾客的消费体验,又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北京晨报:一些百货商城增加了自营业务的比重,这会是未来零售商业绩新的增长点吗?
洪涛:做自营店是很难的事情,一直走在自营道路上的NOVO百货就是例子,今年以来NOVO百货北京重庆店相继倒闭。对商场而言,资金是最大的限制,买断货品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长期压货,商场的资金周转就会出现困难。管理风险也是商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背景
百货公司业绩下滑扩大
开新店已经成了赔钱买卖
在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公款消费受到抑制、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等多重冲击下,百货公司的业绩进一步下滑,零售业态进入微利时代。在商务部今年上半年重点监测的百货企业中,销售平均增长10.6%,净利润则平均下跌16%。今年三季度,百货公司业绩下滑态势进一步扩大。
在已经发布三季度财报的10多家百货零售类上市公司中,有四成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广州友谊、南宁百货、翠微大厦、武汉中商等百货公司都出现在下滑名单中。南宁百货的降幅则更大,根据公告,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41万元,同比大幅下降82.71%。此前已公布三季度业绩的公司中,广州友谊1至9月净利为2.08亿元,同比减少18.73%。
亏损也不期而至。根据财报,新华都第三季度净利亏损6699万元,同比暴降352.4%;前三季度则亏损4939万元,同比大跌142.16%。
顶着“外资第一百货店”光环的百盛和他的中国小伙伴们一样处境尴尬。这家在中国37个城市拥有57家分店的马来西亚零售巨头,今年第三季度净利大降77.47%,同店销售下滑4.2%。今年前三季,百盛净利同比降低46.7%至3.58亿元,同店销售下降1.8%。
令以往习惯扩张的百货零售商尴尬的是,在当前的环境下,开新店已经成了赔钱的买卖。百盛在今年上半年新开2家店,至9月,新店亏损740万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业绩下滑愈演愈烈的态势之下,未来百货行业内将会再一次掀起并购整合浪潮。而新一轮上海国资改革大幕的拉开,被看作是上海零售公司整合的序幕。“处于竞争性领域的商贸零售类公司必将面临着整合和转型。商业企业资产注入或整体上市的步伐有望加快,百货的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加强,还能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零售业态变迁简史
从单一到多业态并行
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零售业态一直处于以大型百货店为主体的单一业态阶段。90年代中后期,买方市场的出现,开始慢慢打破这种局面。供需关系的改变推动零售业态爆发了一场综合性的商业革命,中国单一的百货店零售业态迅速发展为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多业态并存格局。
进入21世纪,传统大型综合百货商店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后,已经处于饱和和分化状态。此时,购物中心出现,以更强的综合经营能力和商圈辐射力来争夺市场。与百货商场相比,购物中心的专业分工特点体现得十分突出,经营项目更加多元化并专业化。由于经营体量较大,能够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集购物、娱乐、餐饮于一体,其集客能力相比单一百货店的形式更加强大。随着消费不断升级,购物中心也更加细分,市区购物中心、社区购物中心、城郊开放式购物中心等多种形态的购物中心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随后,多种体量的MALL商业地产,渐渐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和新型商业业态组合的主要载体,SHOPPING MALL的兴起,扩大了传统百货店的服务内容。顾客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使得百货市场更加细分, “小型主题百货”的业态开始逐渐显山露水,越来越备受业界推崇。此外,买手制百货也极大地丰富了商业零售的品类。
(责任编辑: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