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发行将缓解大小非解禁压力
11月30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对新股发行的政策取向的进一步明确,也为“注册制”实践注入了新血。而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在于,和以往发行体制相比,新的改革内容到底有何新颖独特之处?毋庸置疑的是,“新股存量发行与增量发行同步的模式”无疑是其中的一大创举。
A股引入存量发行,将对资本市场与即将重启的IPO形成怎样的影响?“三高”和“炒新”能否因此得到抑制?市场对此又抱有怎样的预期?为此,《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市场人士,予以深入解读。
“存量发行”减轻套现压力
长期以来,中国A股一直采用增量发行的方式来进行IPO,产生了新股发行的高定价以及大股东套现等问题,引发市场诟病。近来,不断有专家呼吁A股重新引入存量发行。从各国和地区的IPO实践来看,存量发行在成熟市场应用较为普遍,包括美国、欧洲、日本、中国香港等。此次《意见》明确提出,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新股时,鼓励持股满三年的原有股东将部分老股向投资者转让,增加新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比例。老股转让后,公司实际控制人不得发生变更。老股转让的具体方案应在公司招股说明书和发行公告中公开披露。发行人应根据募投项目资金需要量合理确定新股发行数量,新股数量不足法定上市条件的,可以通过转让老股增加公开发行股票的数量。新股发行超募的资金,要相应减持老股。此举对市场而言,可谓正中下怀。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部副经理钱启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存量发行主要就是为今后大小非解禁能够做一些缓解压力的作用,“鼓励持股满三年老股东存量发行,会减小股本规模,今后大小非解禁压力也会小一点。”
“如果开始存量发行,老股东在发行过程中减持的量是比较大的,这样有助于降低发行的价格,但是也会带来一些融资压力。”银河证券策略总监秦晓斌则告诉记者,为了抑制以前在融资过程中出现的超募,引入存量发行可以减持原有股份。另外,在企业上市的时候流通的量比较大,新股的炒作可以因此降温。
《意见》明确提出了新股存量发行与增量发行同步的模式,改变了以往IPO只注重增量发行的单一方式。中国证监会发言人称,拟转让的老股需持有36个月以上,防止老股东快速套现;老股转让后,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得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不得发生变更,防止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不利于公司经营;推出老股转让可以缓解“超募”问题;并可缓解股票上市后,老股集中解禁对二级市场的影响。
遏制 “三高”影响或有限
对引入存量发行一片赞誉的同时,市场人士也纷纷表示了一些隐忧,并给出了建议。
秦晓斌说,新股存量发行与增量发行同步的模式对资本市场与即将重启的IPO的影响偏中性,有有利的一方面,也有不利的一方面。其不利的方面主要在于老股东减持,资金量较大。
开源证券高级策略分析师杨海也向记者表示,存量相对于增量而言,理论上不增加市场的股票供给,对市场有利好的成分在。“存量发行不摊薄收益,公司业绩会更好,对股东而言回报也更高。”
对于存量发行对抑制“三高”和“炒新”的意义,秦晓斌坦言,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断言会因此得到抑制,因为虽然有很多的措施,但毕竟新股停发时间较久,大家对于新股质量抱有期待。而经过严格的财务核查过后,对相应的机构有严格约束,可能造假或不规范的程度比较少,这样的话,可能反而会愈加助长投资者对于新股的期待,进而吸引较多的资金到发行的新股中去。
杨海也认同秦晓斌的观点,“三高”形成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过去的利益输送与暗箱操作,因此解决的核心与关键点还是在于整个发行过程定价公开透明,进而更加公平合理。
而对于A股引入存量发行应该注意的问题,钱启敏说,主要还是发行价和股东预期对接的问题,定价愈高其减持的意愿愈强。第二个是证监会在政策上要鼓励和引导,动员一些大小非在不发生控制权转移的情况下,做一些存量发行的探索。
杨海也表示,在存量与增量发行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现在从上市公司角度而言,大多数还是愿意采用增量发行而非存量,因为增量发行不会影响原有股东的利益,而存量发行无疑会减少原有股东的控股地位及其拥有的股份,关键在于上市公司自身是如何考虑。总体而言,小型公司采用增量发行的多一些,大型公司采用存量发行的概率比较大。有些国企、央企可能会采用存量增量并行的方式,以减少对于二级市场的冲击。建议大型公司采用存量发行,因为控股比例的持有没有必要过高,保证51%的下线就可以了。
(责任编辑: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