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贺岁片植入广告十年涨10倍
从2003年《手机》的700万元,到2013年《私人订制》的8000万元,冯导影片的植入广告十年涨了10倍
都说电影是一项高风险投资,外人看着热闹,只有进去的人才知道江湖凶险。
不过,作为影片的投资方,华谊兄弟在尽可能地控制风险,力求减少对票房的依赖。目前来看,《私人订制》植入广告超8000万元,同名电视真人秀栏目的第一阶段总中标额超过1亿元,合计1.8亿元。据业内人士猜测,《私人订制》的制作成本约为1.15亿元,该片或许未映已回本。
植入广告超8000万元
《私人订制》还未上映,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就曾高调透露,该片的植入广告已超过冯小刚导演单片植入广告8000万元的纪录。
冯小刚素有中国电影“植入广告鼻祖”的美称,每年他的贺岁片上映,似乎都会引来市场对植入广告的争议。1999年,在华谊与冯导“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影片《没完没了》中,中国银行就为该片投入大量资金赞助。2003年的《手机》,摩托罗拉赞助700万元,2004年《天下无贼》植入广告更是高达4000万元,到2008年的《非诚勿扰》已经达到了5000万元。
从2003年的700万元,到2013年的8000万元,冯导影片的植入广告十年涨了10倍!我们不禁发问,是冯导的品牌涨了,还是华谊的品牌涨了?
在艺恩咨询副总裁侯涛看来,《私人订制》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广告,是基于冯小刚的影响力以及华谊本身的资源。随着影片制作成本的不断增长,植入广告可以消化一部分成本,对于制作方华谊兄弟而言,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能吸引多少广告是一个问题,导演如何植入也是一个问题,植入得好不好又是一个问题。冯导向来的观点是,将广告天衣无缝地融入影片中,是对导演的一大考验,“你们不应该问影片中有多少植入广告,而应该问哪些植入广告融合得好”。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年初,电影局曾对外宣布要规范影片植入广告现象。电影局指出:尽快出台措施,规范影片植入广告和映前广告问题,解决观众和媒体反映强烈的植入广告过多、映前广告过滥的现象。对此,冯导曾表示“举双手赞成”。
到目前为止,类似的“规范”还没有出台。侯涛告诉记者:“什么是植入广告,很难界定,因为拍一个电影必然需要有生活场景。如果真要规范,也应该交给市场去决定。例如在放电影前向观众说明这部电影有多少植入广告,观众不愿意看的话可以不看。”
真人秀栏目中标额超1亿元
对于以广告起家的华谊兄弟而言,植入广告可谓轻车熟路。今年的《私人订制》还玩起了真人秀,华谊将影片授权给电视台同名节目。
近日,在北京电视台2014年广告招标会上,华谊兄弟年末贺岁大片《私人订制》同名大型季播电视真人秀栏目的第一阶段总中标额超过1亿元,其中,冠名权售价4500万元。业内人士猜测,《私人订制》或许未上映就已经回本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冯导2008年的贺岁大片《非诚勿扰》,红遍大江南北的江苏卫视同名相亲节目。昨日,华谊兄弟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非诚勿扰》只是名称授权,而真人秀《私人订制》则在内容与形式上也对影片有所借鉴,联系更紧密。
据悉,华谊除了收取授权费用之外,还将参与节目收益分成。王中磊表示:“这档全新的电视栏目,对于华谊来说是一次特别的尝试,我们希望通过跨界的电视节目作品,把电影梦从银幕上播散到更多娱乐平台。电视真人秀栏目延续了电影中‘订制梦想’的概念,也是华谊经过多年积累,品牌价值爆发的代表之作。”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电影产业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产品或渠道的竞争,而是资源整合的竞争。电影目前主要靠影院的支持,电视台因其垄断性对版权的购买往往价格低且时间长,而视频网站自己都在烧钱,华谊此举无疑打破了这种僵局,实现了电影电视的互通互动。
不论是植入广告,还是与电视台合作,都是华谊对影片票房外收入的探索。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中国电影产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电影收入主要依靠票房,影片从院线下线后,基本决定了其收入,单片获得长期收益的模式还在摸索中。(证券日报 陈妍妍)
(责任编辑: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