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王健林能否挑战“外星人”

2013年10月22日 07:43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众石

  日前,在青岛开发区空旷的海滩上,一座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产业园“东方影都”奠基了,据说万达集团投资额达300亿到500亿元。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妮可·基德曼、泽塔·琼斯、约翰·特拉沃尔塔、凯特·贝金赛尔等好莱坞明星齐刷刷现身青岛海滩的红地毯。美国电影业最权威的领导机构“奥斯卡学院”,几大制片公司如索尼影业、华纳兄弟、环球影业、派拉蒙、韦恩斯坦影业等,以及CAA、WME、UTA等美国四大艺人经纪公司,一夜之间都成了这座未来“东方好莱坞”的支持者。

  商业地产巨头王健林从进入电影业的第一天开始,就在颠覆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从创建万达院线成为中国第一,到并购美国AMC成为北美第二,再到转战欧洲,意图问鼎全球最大的电影渠道运营商,王健林以其坚硬的商业逻辑,正把文化产业那一层由羞答答的文人思维拉起的帷幕,一层一层撕开。

  这一次在青岛,批评的声音说,一个奠基仪式就这么大排场,这要花多少钱?而电影圈的业内人士则感慨,单单把那些大明星请来还不算让人咋舌,关键是王健林把好莱坞“最有权势的幕后大佬”们都搬来了,这才让人震惊。

  所有的质疑与疑惑,都改变不了王健林这个“遭人恨的地产商”向文化产业转型的雄心与战略。去年王健林花26亿美金购买AMC时,质疑声音也很多,而今天,“东方影都”的奠基盛况,恰恰就是这笔生意最大的附加值。从渠道切入,打通电影全产业链的上下游,这是万达的商业逻辑。而“东方影都”的建设,以及打造青岛国际电影节,也是王健林通过电影产业切入,来构建其“文化产业帝国”的关键一步。

  当中国知名导演和明星们热衷于去国外“拿大奖”时,王健林却在思考这些问题:中国电影市场已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即便是保守估计,2018年前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也将超过北美,在2023年前达到北美票房收入的两倍左右。他的结论是,“世界电影市场的发展前途就在中国”;“世界电影人士谁更早认识到这点,谁更早与中国合作,谁就能更早受益。”

  有王健林这种“底气”的中国文化人不多,而能以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把愿景变成行动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不过,就电影业而言,从渠道到内容是“惊险的一跃”。即便王健林布局文化产业的战略意识相当清晰,但有些“绕不过去的坎儿”,是不可能回避的。

  电影业被称为文化产业“王冠上的明珠”。一部电影涉及的艺术门类最丰富最多样,其能够拉动的文化产业链也最长最复杂。从全球范围来看,谁能抓住电影业这个“造梦工厂”,谁就抓住了文化产业的制高点。

  毋庸置疑,好莱坞大片是美国推进全球文化攻势最强大的武器。更进一步说,在好莱坞电影品种繁多的类型片中,科幻大片是其创新能力和文化影响力的终极象征,可谓电影业的“珠穆朗玛峰”。至今,《阿凡达》仍以其5亿美元投资和27.82亿美元的全球票房,稳居电影产业榜首。其他的,诸如《星球大战》、《指环王》、《黑客帝国》、《蝙蝠侠》、《钢铁侠》、《超人》等系列科幻电影,以及各类包含了科幻元素的好莱坞电影,都是美国电影文化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今年,在中国公映的美国大片中,《遗落战境》、《环太平洋》、《重返地球》、《逆世界》等几部科幻影片,仍是维持好莱坞电影生命力和口碑的重要作品。

  可以说,能否登上科幻大片这个“珠峰”,是中国电影产业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否则,就算办再多的电影节,文艺片拿了多少个电影节大奖,中国电影仍只是徘徊在好莱坞主流电影文化的边缘地带,缺乏全球影响力。

  比如,欧洲电影、日韩电影、南美电影、印度电影,甚至伊朗电影,都一度形成别具一格的文化景象,可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它们都是围绕强大的好莱坞电影工业这个“太阳”,时而闪烁的“行星”而已,从来都不能进入全球主流电影文化的中心区。

  对王健林的文化战略而言,能否拍出一部基于中国故事,并有着全球影响力的科幻大制作影片,是万达从单一的渠道运营商,转向包括内容制作在内的全产业链电影供应商的关键一役。

  王健林很清楚,中国缺少像美国好莱坞那样强大的电影产业中心,更没有奥斯卡这样世界一流品牌的国际电影节,其根本在于,中国还没有拍摄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片”。这是中国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原创力量走向世界,进而形成全球影响力不得不去迈过的一道门槛。

  需要问一问,万达影业是否有魄力、有可能攀登科幻大片这个全球电影产业的“珠峰”?通俗点说,王健林以及中国电影人们,能否挑战一下“外星人”?

  笔者认为机会就在眼下。事实上,中国电影的原创能力正在快速提高,从近期《泰囧》、《致青春》、《中国合伙人》等作品掀起的热潮看,中国新生代电影人在商业类型片的制作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但打造“工业化电影”这一系统工程的能力,必须体现在科幻大制作电影上。

  对于全球经济而言,金融危机之后的世界,唯一真正值得期待的梦想,其实是科技大爆发。只有科技的跃进,才能把人类从危机的泥潭牵引出来。那么,科幻热以及相应的以科学探索为核心元素的“新文化复兴”,必将对中国乃至全球文化带来脱胎换骨的刺激与改变。不出意外的话,中国的“嫦娥”探月计划今年年底将迈出重要一步,“中华牌月球车”将首次登陆月球,这也是1972年美国阿波罗月球车最后一次探月后,人类再次使用月球车遨游月球。人类文明要走出低迷,必将在外太空探索的征途上重新唤起雄性的冒险精神。

  王健林能否接受这个挑战?中国电影是否能借势崛起?观众们正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邢晓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王健林能否挑战“外星人”

2013-10-22 07:43 来源:中国青年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