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审批制能不能改
要让IPO改革走出目前的僵局,首先就是要走出这种“伪市场化”的困境,在发行定价上,必须围绕企业投资项目所需资金来定价,不允许任何企业出现超过实际需求的募集资金
证监会6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时至今日,已经过去3个月。征求意见也早已结束,但关于IPO重启的事情再无下文。前几周召开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会,总还是有记者反复提问IPO何时重启的问题,但每次新闻发言人都打太极。最近几周的新闻发布会,已经没有记者再有兴趣提这个问题了,而发言人也省了力。
其实,对于那份征求意见稿,投资者都认为“未做根本性变革”,不过是证监会为了重启IPO而必须走的一个过场,以往几次IPO从暂停到重启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因此,本来投资者对这一次的征求意见也未寄予希望。大家都明白,即使所有的投资者都否定这个意见稿,也不会对改变证监会的决策起什么作用。
假如按照征求意见稿的规定重启IPO,那么,像前两年那样的疯狂圈钱就会卷土重来,哪个公司先挤过了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批大门,哪个公司便获得了这种圈钱的机会。而当这种疯狂的圈钱再一次逼得交易市场喘不过气来的时候,IPO就只能再一次暂停。不难看出,正是在这个规律的作用下,一旦IPO重启的大门打开,企业必须千方百计抢得先机,落在后面就意味着机会的丧失。现在IPO重启无限期延后,这给交易市场提供了一段重要的休养生息的时机。因此,最近几天A股市场出现的上涨,虽然有多种因素促成,但IPO重启已变得遥遥无期,当市场接收到了这个信号以后,投资者入市积极性自然提高了许多。
IPO改革何以会陷入僵局?最重要的就是它陷入了“市场化”的迷局。资本市场当然应该实行市场化,包括IPO在内,也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但是,目前IPO的市场化,却只是体现在发行定价上,而在其他方面,特别是公司的进入上,仍然严格地实行着审核制度。这样一种有所选择的市场化,实际上给有幸通过发审的公司打开了肆意圈钱的大门。因此,要对IPO体制进行改革,关键在于改革这个定价机制,不能给企业提供自由定价的空间。IPO的价格,必须严格限定在公司招股书中承诺的投资项目所实际需要的资金。只有这样,像现在这种漫天要价的事情才能得到有效遏制,市场资金才能真正用到刀刃上,而不是以牺牲投资者的利益来塑造几个一夜暴富者。
现在,“市场化”已经成了一个时髦的口号,谁反对市场化,谁似乎就是反对改革。但是,真正的市场化,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IPO的定价必须建立在可靠的投资收获上。现在它的依据是什么?就是在交易市场上可以卖多少钱。但这样的一种市场化,实际上是把股票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的不同功能混淆起来了,把新股发行当作和交易市场上的股票炒作一样的投机行为了,在这样一种制度路径之下,新股发行实际上已经榨干了交易市场的成长空间,所以才出现了大量新股上市即破发,套牢所有投资者的“盛况”。事实也已证明,这样的市场化,违反了市场法则,它可以在权力的护佑下横行一时,但每次都是在给市场造成巨大创伤后不得不宣布“暂停”。
因此,要让IPO改革走出目前的僵局,首先就是要走出这种“伪市场化”的困境,在发行定价上,必须围绕企业投资项目所需资金来定价,不允许任何企业出现超过实际需求的募集资金。实际上,银行对企业的信贷就是这样操作的,银行为了控制信贷风险,必须对企业的投资项目进行反复审核,更不可能超过项目实际需求给企业投放资金。既然如此,为什么到了股票市场上就可以这样乱来呢?当然,这套制度是从国外资本市场上舶来的,算是一种“国际惯例”,但是,国外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是整个系统的市场化,我们何以只拿来了IPO定价的市场化,却仍然坚守着对IPO的权力审批呢?这种“半吊子的市场化”对于市场的危害,难道我们看得还不清楚吗?
(责任编辑: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