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一天内收证监会三罚单 子公司转让被指另有玄机
证监会还督促公司尽快完成董事会的换届选举,规范“三会”运作
被私拆借款和财政部点名批评等丑闻缠身的北大荒再被查出存在违规行为。昨日晚间,公司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黑龙江监管局的三份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从这些处罚的内容来看,涉及隐瞒诉讼、米业公司股权转让存疑等问题。其中,公司欲转让的米业公司股权,更是被证监会查出存在问题:公司从2003年起即宣称拥有米业公司98.55%的股权,但直至2013年3月31日,工商资料才显示公司拥有米业公司98.55%的股权。
有业内人士认为,综合所有公开资料可以看出,2013年3月,米业公司被增资、股权发生工商变更,都显示着此次公司将米业公司售出,远非表面看来如此简单。
经黑龙江监管局查证,发现北大荒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公司下属子公司发生10余起诉讼,连续12个月内累计诉讼金额达7.37亿元,超过了公司2012年经审计净资产的10%。除部分诉讼在2013年8月22日公司公告中披露外,其余诉讼均未披露。鉴于此,黑龙江监管局决定对公司予以警示。黑龙江监管局认为,这一事件透露出北大荒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问题和风险,因此要求公司完善并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和信息披露事务管理;规范“三会”运作,尽快启动董事会、监事会的换届选举工作,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北大荒宣布将旗下米业公司股权售出,而此消息一经公布,即受到了各界的怀疑,认为公司的出售时机、价格等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而此次黑龙江监管局查出,米业公司的股权存在让人疑惑之处:2003年,北大荒公告收购黑龙江省北大荒米业集团有限公司98.55%的股权。在公开披露文件中公司一直显示持有北大荒米业98.55%股权。事实上,直至2013年3月31日工商登记材料才显示上市公司持有北大荒米业98.55%股权,信息披露与工商登记情况不符。
基于上述事实,黑龙江监管局决定对北大荒采取出具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并要求公司收到决定书之日起10 个工作日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上,披露北大荒米业股权转让全部过程及对公司形成的影响。
除了转让米业公司的事件之外,北大荒最让投资者诟病的是其财务黑洞问题。此前,公司发生拆借资金事件,对此,黑龙江监管局专门下发了另一道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认为公司在对外拆借资金、关联方借款等方面多次发生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控股子公司主要负责人对此负有责任,因此,要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控股子公司主要负责人于2013年12月31日前参加监管局或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有关培训。(证券日报 桂小笋)
(责任编辑:向婷)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