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收益率涨声一片 14天和1年期上升最明显
据金融界金融产品研究中心统计,最新一周,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14天期限产品预期收益率和12月以上期限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上升幅度最为明显。
从收益率分布来看,各期限预期收益率最高产品属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和外资行。其中,7天、14天和1月,这几种期限的预期收益率最高产品都被平安银行占据。河北银行的一款产品占据了6月同期限产品预期收益率第一的位置,而汇丰银行的一款12月的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以高达16%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夺得了同期限产品的首位。
近期,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遭遇“滑铁卢”。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未达预期收益的理财产品中,结构性产品占比近八成,有7款产品实际收益率甚至为零,其中挂钩汇率和大宗商品的产品表现最差。业内人士指出,上半年美元指数强势上涨,黄金、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纷纷下跌,一些银行错判了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导致产品到期收益不达预期。此外,上半年欧元、英镑、澳元等兑美元贬值趋势明显,或超过预期,这使得2012年初发行的产品难以实现预期收益。
下半年以黄金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或继续低迷,投资者可关注看跌型挂钩大宗商品的结构性产品。而汇市波动较大,除美元有望保持强势外,日元、欧元、澳元等仍存贬值空间,投资者需谨慎选择挂钩汇率的产品。
市场上有很多号称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但其中不少是游离于监管之外的“灰色产品”,暗藏风险。理财专家指出,高收益往往会伴随着高风险。一些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普遍较高,但最后能否赚钱还得看金融市场的“脸色”。还有的理财产品尽管预期收益很高,但存在本金损失的风险,是否投资这样的产品,一定要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风险承受力。专家提醒,购买理财产品要尽量通过银行、券商等正规渠道,而且不能只看预期收益率,忽视风险的存在。
“投资者面对起伏的投资环境,应该充分认清自己的投资偏好和资产特点。”专业人士表示,理财产品收益稳定,但存在投资封闭周期,相对缺乏流动性。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一定要认清自身资产特质,规避流动性风险。例如,偏好流动性的客户可以选择短期理财产品,但要考虑到产品的发行频率,避免产品到期后的空当期,以至于摊薄投资收益;对于预期资金闲置周期较长的客户,建议选择中长期理财产品,锁定目前相对较高的收益率,不要盲目追逐超短期产品的高收益率,分割自己的投资周期,最终摊薄自身投资收益。
(责任编辑: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