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信心是因为缺信息
普益财富 范 杰
股市低迷的时候,股评家们总能找到一个理由——市场不是缺乏资金,而是缺乏信心。近期以来,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中,太多的财务造假、太多的报表粉饰、太多的虚假陈述——投资者在无法确认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不敢轻易申购新股,也不敢轻易进行二级市场交易,市场缺乏信心是因为缺少信息。
对于理财市场就更是如此。目前,除去公募基金,其他的理财产品,如银行理财产品、券商集合理财、基金专户理财、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及大量的民间理财产品,基本上都属于私募产品或半私募产品,这些产品的信息不用公开披露。理财机构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信息披露上能不披露的尽量不披露。在理财活动过程中,本身就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上理财机构有意识地减少对投资者的信息披露,容易让投资者失去投资信心。
这种情况已经出现。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归还信托融资,再通过新一轮的信托融资补充流动资金、归还短期借款的手法在今年的信托市场上屡见不鲜。但是,这类产品在项目进度、抵押物目前状态、其他债权人等方面没有详细的披露,一旦投资者发现产品所对应项目之前有融资,而且该笔融资到期距离现在信托产品发行日不久,就会觉得该类产品是在“接盘”,从而拒绝认购。
目前我国的理财产品大多数是固定收益类产品和类固定收益类产品,由于其现金流可较为准确地预测,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发生兑付困难的可能性较小。为了吸引投资者,理财机构甚至会暗示投资者理财产品可以刚性兑付,这使投资者对理财产品背后项目的关注度有所降低,理财机构也顺势选择性地发布信息。
而且,对固定收益类产品和类固定收益类产品而言,为了防止投资者因所投资项目质量变化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理财机构尽量不在产品存续期间对项目进展信息做实质性披露——产品管理报告通常只简单地写明项目进展顺利云云。实际上,目前暴露出问题的理财产品,大多数的管理报告存在瞒报情况。瞒报虽然在当时掩盖住了问题,但却给理财机构留下了隐患——投资者可据此认定理财机构失责,要求赔偿。故在瞒报的项目出现问题时,理财机构一般都会积极处理——因为其需要免责。
从前面的分析看,目前理财产品信息不透明,主要是因为投资者对信息的需求不高,而隐藏在对信息需求不高背后的,是投资者对理财机构的盲目信任。但这种信任是脆弱的,一旦项目出现问题后,投资者一般都会想到媒体曝光、对受益权进行追索。可以推断的是,随着问题产品的逐渐增多,投资者对投资机构的信心可能会受到影响,这反过来会促进其对产品信息披露的要求。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信息披露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真实性、全面性和重要性上。不排除在提高信息质量的过程中,某些产品会因为本身质量不好受到投资者的奚落。从长期来看,一旦完整规范的信息披露成了行业通行的标准,信息不详的产品恐怕很难销售。
近期以来,监管部门已经开始对股票市场的造假严厉制裁,相信股票市场会告别“无信息”的时代。但理财市场的无信息时代将在什么时候结束呢?恐怕还真要等到整个理财市场信心极其低落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