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本周A股市场出现罕见暴跌 “紧钱袋”也要“稳预期”

2013年06月28日 07:40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周A股市场出现罕见暴跌。周一周二两天合计跌幅一度超过10%,跌219点。6月以来上证指数最大跌幅曾接近20%。市场半年的涨幅半月抹平。被深套的股民“就地卧倒”,哀叹自己对中国经济形势盲目乐观;旁观的民众暗自庆幸判断英明,躲过一劫。

  短时间内罕见的暴跌,在欧美股市已可定义为“股灾”。股市涨跌本是常事,但在这个6月,无论是做多还是做空的投资者都在问同样的问题:A股为什么跌,为什么短期跌幅这么剧烈?

  许多经济学者认为,本次大跌的罪魁祸首是央行“断奶”、银行钱紧导致的流动性短缺。

  端午节后尤其最近两周,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持续上扬,期间伴随着一系列传言以及央行和大行的释疑,24、25日市场流动性问题虽已缓解,但为时已晚,市场关注焦点已不在流动性,而是监管层的态度。随着市场认为监管层对流动性态度强硬,坚决惩戒不规金融机构,而难兼顾市场危局,A股市场股价应声大跌。

  人们不禁疑问,货币当局惩戒不规金融机构,怎么会对证券市场产生如此影响?

  股票是上市公司部分权益的凭证,支配股价涨跌的本质因素应是上市公司的品质。但随着近年各国货币当局对市场调控的加剧,流动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与日俱增。流动性首先会对股市资金面产生影响,左右股价涨跌;此外,流动性的松紧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借贷成本,间接影响上市公司业绩。

  本次股市大跌,流动性紧张是诱因,而央行态度暧昧,导致的市场投资人信心不稳,或是更重要因素。还有分析人士认为,本次大跌是利益集团的阴谋。

  本栏目此前提出市场得了“不适应症”,不适应放权市场的新政环境。经济数据不佳,下滑隐忧显现,市场仍盼望政府给“打针吃药”。本已患“不适应症”的市场,突然又遇钱紧,导致了“恐慌症”蔓延。

  不单单是中国股市,近日全球股市“依赖症”也在发作。美联储官员讲话减少“放水”,虽离“抽水”仍远,全球股市还是闻风大跌。

  长期被凯恩斯主义浸泡的市场,成了扶不起的阿斗,没有政策就“抽风”。如今的股市,“流动性”成了新生儿的“奶”,断起来越来越难。

  用流动性供起来的市场,总有一天要倒下,这已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流动性这个经济血脉要理顺,却不能断流。要给时间让市场自己找到平衡点与增长点。

  资金是逐利的。是流向虚拟经济,还是流向实体经济,其导向是赚钱。中国老百姓并不富裕,至少在科技、住房、环保、汽车、教育、医疗、文化等很多方面,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差距就是增长潜力,也就是投资赚钱的潜力。但目前重要的是在上述方面减少人为藩篱,鼓励投资,重树市场信心。

  此外,重大金融信息的公布一定要透明。据市场流传的消息,此次证券市场大跌前,不少机构人士提前预知了“央行”对流动性的态度,这个半透明的信息,层层传递,扩大了恐慌效应。货币当局和市场交流不够,极易造成市场恐慌。市场盼望增强政策透明性、给市场以清晰预期。


(责任编辑:蒋诗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