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IPO重启:市场波动的“过敏源”?

2013年06月27日 10:35    来源: 中国财经报    

  专题背景

  近几日,沪指下跌超过几百个点,25日,最低达到1849.65点,超过去年证监会暂停IPO时的1949点。弱势之下,IPO应不应该重启再次受到了热烈的关注。从近期的大盘表现来看,IPO重启可能又将“迟到”,市场也再次获得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有关人士表示,从历史经验来看,新股IPO对市场的影响更倾向于是一个短期波动,而不会改变市场的中期趋势。只要新股发行的方式与方法得当,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为担忧资金面而引起的心理冲击。

  焦点观察

  市场猜想热度不减

  “IPO重启没有时间表。”

  近日,来自监管层的表态,再次给了市场一个看似明确实际未知的答复。就在几天前,关于IPO重启的消息刚刚传出一个新版本:6月18日,证监会召开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培训会,消息称监管层在会上表态,IPO重启后首批发行的将是满足“财务资料在有效期内”、“履行完会后事项程序”、“无未办结信访事项”等7个条件的已过会企业。投行人士纷纷揣测,IPO或在7月底前重启。

  但证监会在上周五的新闻通气会上否认了这一传闻,称这些传闻并不属实,目前并没有IPO重启的时间表。有投行人士称,证监会的这一表态已表明,新股重启会受到市场走势的影响,近期重启似已不可能。

  本轮IPO空窗期始于去年11月2日,当日上证指数收盘是2117点,而上周股市正好跌穿此点。IPO停了半年多,重启传言不断,市场却又回到了原点。

  市场为何易受IPO重启消息困扰?据悉,A股历史上6次IPO重启后,在前6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累积收益率均值基本为负,之后股市恢复常态,指数重拾升势。IPO重启的同时将会推出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届时将会有一批经过多番财务审核的企业上市,它们定价相对合理,或许具有更大的投资吸引力。估值较高的小股票可能会迎来调整,而业绩优异的成长股仍具有投资机会。

  难道IPO重启真的成了市场博弈的砝码?的确,新股发行会影响到市场供求关系,与IPO相关的一举一动,历来都被投资者高度关注。虽然证监会还没有明确何时重启新股IPO,但各方消息早已轮番上场,誓要将市场搅动起来。

  事实上,从历史统计看,IPO暂停不是想象中最好的救市牌,IPO重启也并不是压倒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过度关注IPO重启的时点,并据此制定操作策略,本质上是一种投机思维的体现。这种思维方式,一次两次有可能获取超额收益,长期而言收益率未必见佳。

  银河证券研究报告称,前6次IPO重启后,大盘上涨与下跌各3次,并无明显偏向。中期看,IPO重启后大盘均延续了此前的走向,即新股发行并未对市场的中期趋势产生根本性影响。因此,从历史经验来看,新股发行对市场的影响更倾向于是一个短期波动,而不会改变市场的中期趋势。只要新股发行的方式与方法得当,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为担忧资金面而引起的心理冲击。

  现实直击

  83家企业待募资558亿

  A股市场新股发行事实上已经暂停了长达将近8个月。IPO暂停,虽然暂时稳定了A股市场,但长期停止新股发行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非但不能持久地稳定资本市场,而且会使A股市场变得死水一潭。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IPO申报企业情况表,截至6月13日,已通过发审会的IPO在审企业共83家。其中,拟在沪市挂牌的10家、深市挂牌的30家、创业板挂牌的43家。

  Wind统计数据显示,83家企业预计募集资金规模合计约为558亿元,其中,预计募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有5家公司,陕西煤业和中邮速递两家公司分别预计募资172.51亿元和99.78亿元之外,余下的3家公司预计募资额均在20亿元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83家企业中,有6家企业2012年之前就已经过会。2012年7月,IPO停滞之后,过会企业数量一度达到97家,但IPO财务

  核查之后,有14家企业因无法提供财务核查报告而终止审查。

  业内人士表示,24日的暴跌已经造成了市场估值中枢的剧烈下移。如果IPO重启,对创业板会是一个大的打击,因为创业板前期估值已经非常高了。监管层不希望给A股现有的疲弱局面雪上加霜,从支持股市这一角度,很可能把重启时点往后推移。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也反对在当前时点重启IPO,他表示,一方面,市场信心已经非常弱,现在重启时机不合适;另一方面,发审制度的诸多问题都还没有解决,现在重启无异于“带病”重启。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本次新股改革中把发行批文的有效期从6个月延长到12个月,这意味着企业有了自主选择上市窗口的可能。因此即便现在股市很弱,但企业不会IPO一开闸就全都选择上市,“发不出好价钱,企业自己会等的。”而前述投行人士则认为,在股指低点时恢复发行,新股的估值也相对较低,“发行价不用人为调整,直接就低价发了,这其实更有利于A股投资人。”(宗禾)

  专家观点

  重启IPO不在时点只在公平

  之所以说IPO重启的消息搅动了市场,倒不如说是市场对上市公司恶意“圈钱”的恐惧更为贴切。

  IPO到底何时重启?二季度末、7月末、三季度末等时间点曾经被传得“有板有眼”,但真正的“时间表”由监管部门掌控着。

  在不久的将来,IPO重启必然来临,IPO重启是好是坏?市场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就在征求意见稿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跳空低开20.80点,并且其开盘指数即为当天的最高指数,当天低开低走,尾盘以大跌2.83%报收,也创出2013年以来第三大跌幅。

  如果说IPO重启的消息搅动了市场,倒不如说是市场对上市公司恶意“圈钱”的恐惧更为贴切。如果算上这次的IPO改革,五年时间内新股发行制度已经是第四次动“手术”了。密集频繁地改革IPO制度,一方面说明监管部门不断地完善新股发行制度,但也说明其每次改革的力度与深度都还差火候。

  其一,尽管监管部门意图对IPO制度实施改革,但新股发行合理定价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而新股发行制度最核心的要素即为定价,定价合理了,改革也就基本上到位了。因此,市场对于IPO重启的恐惧,实际上是对于新股发行价格定价不合理的恐惧。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新股发行价格合理,IPO重启其实无所谓好与坏,也不会成为市场博弈的焦点。但从此次IPO改革征求意见稿上看,却体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如新股询价引入个人投资者之后,其实际效果其实是非常有限的。虽然征求意见稿中规定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参与询价的人数都有相同的下限,但个人投资者能否参与询价,承销券商说了算,那么,如果个人投资者报价对发行人不利,就不可能参与其中,更休说个人投资者在资金实力、定价能力等方面无法与机构抗衡了。

  其二则是改革的力度仍然不够。征求意见稿规定,控股股东与高管在限售股解禁两年内减持时不得低于发行价格,那两年之后呢?监管部门显然是为控股股东与高管开了“绿灯”。如果改革彻底,就应该将此条修改为所有原始股东均不得以低于发行价格减持就行了,而根本没有必要留下“余地”。而且,如此规定更能抑制上市公司高价发行的冲动,其效果也会好得多。

  IPO制度如何改革,关系到市场中所有参与者的利益,新制度要真正做到“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就要下猛药。药越猛,效果越好,正如以毒攻毒。(曹中铭)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IPO重启:市场波动的“过敏源”?

2013-06-27 10:35 来源:中国财经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