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忙着立遗嘱九成涉房产 专家提示网络遗嘱无效
年老才想身后事?你OUT了!
30岁刚出头
80后已忙着立遗嘱了
QQ日志、网络遗嘱、论坛发帖……
尽管遗嘱花样百出,但统统无效
近日,百度贴吧上一则名为《今天,你写遗书了吗?》的网帖,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该帖讲述网友“不偷腥的猫”听闻3个20多岁的年轻人立遗嘱并对遗嘱进行公证的事。
生前立遗嘱,在大家印象里多是老人的事。不过,随着该帖的升温,重庆晚报记者走访我市公证处获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80后年轻人加入了遗嘱公证的队伍。
此外,不少80后还通过专业遗嘱网站、QQ、微博等多种渠道立遗嘱———然而,专家指出:立遗嘱有严格规定,类似“网络遗嘱”统统无效。
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刘婷
记者 陈再
立遗嘱内容
瞒着家人立遗嘱
内容九成涉及房产
去年9月,家住沙坪坝区宝嘉江枫美岸6号楼2-3的徐然(化名)立下了遗嘱:除了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留给父母,还把价值10万元的股票送给尚未结婚的女友。
31岁的徐然从事房地产行业,系家中独子,因常年在外奔波,很担心自己某天出现意外,所以立下遗嘱。“房子和车子是大头,把这大部分财产留给父母,是避免他们老无所依。”
北京地平线律师事务所黄雪涛律师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前来立遗嘱的年轻人,多为20-30岁,一般以家庭条件优越、事业较出色的富家子弟或高知群体居多;中年人群40-50岁者则以企业主或企业高管、中层领导居多,遗嘱中涉及的财产内容九成是房产。
“我要把房产留给我老婆,还有宠物狗……”6月17日,网友“公主的青蛙”、24岁的赵晓在重庆购物狂网上写了700字长帖遗嘱交代身后事,但遗嘱中给现任女友、视为未来老婆限定了一个享受遗产的条件:他百年之后,女友一年内不能交新男友。
黄雪涛律师认为,80后立遗嘱,必须注意以下两方面内容,否则容易被判无效:
1、遗嘱人对遗嘱所处分的财产没有处分权———有些80后尚无固定经济来源及房产等固定资产,住着父母的房子,却误以为房产属于自己所有,从而在遗嘱中对这些其实尚属父母的房产实施处分权。其实质是无效的。
2、80后立遗嘱,可能因为没有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而无效。如赵晓将房产送给女友,却没有给年迈的父母留下任何遗产,就可以以违反公俗良序原则,判定遗嘱无效。
立遗嘱原因
不想家人争财产闹僵
QQ立遗嘱让好友见证
“无贷款房一套,银行存款12.5万元都归父母……”陈沁雅在自己的QQ日志里留下了这句话,让很多朋友感到震惊。
在她看来,这是自己的遗嘱,对所有亲朋公开,每隔一周或许还要适时修改部分内容,以最后期限为准。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通过其QQ号,联系上这位28岁的渝北区某幼儿园教师。
陈沁雅未婚,前年在渝北区松石北路232号买了一套房,如今还有13万元存款。“去年,有个同龄好朋友意外去世,夫妻双方家庭为了争财产,闹得很烦心。”陈沁雅说,立了遗嘱,家人就不会为了财产伤和气。
她说,考虑到家人感情,她没有将遗嘱公证,而是采取在自己QQ空间里以更新日志的方式公开。“QQ好友都能看见,也算是一种见证吧。”陈沁雅说,每隔一周更改遗产分配内容和比例,主要是自己的存款或投资理财产品有所变化。
(责任编辑:向婷)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