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线或反弹 中线弱势不改
2013年06月21日 07:49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受国内经济指标弱势、IPO重启临近、资金面迟迟未松动、美联储提示退出量宽政策等多重利空影响,A股周四惨跌。截至收盘,沪综指大跌2.77%报2084.02点,深综指跌3.39%报942.06点。
隔夜美联储宣布维持量宽规模于每月850亿美元不变,但提示或于明年结束,口气似乎比市场预期的强硬。这对全球金融市场形成极大影响,美股隔夜大跌,欧股和亚太股市周四大幅补跌。另外,美元连续两天大涨,商品期货大跌,黄金也大跌。
关于美联储利率会议潜在的风险,笔者昨天作了特别提示。当时笔者指出,如果美联储口气偏软,对股市未必有多少支撑,但万一口气强硬,金融市场则会作出剧烈反应。
屋漏偏逢连夜雨,国内消息对A股同样构成压制,主要是管理层并未降准或采取其他宽松措施,反而提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继续走高,钱荒局面益发明显。
管理层上述言论含义十分明确,说得难听点,就是逼迫金融机构停止滥贷,逼迫其去杠杆,暗示其不要老是指望国家对他们无限兜底;说得好听点,就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国内金融情况确实糟糕,借钱的国企和地方政府不顾一切地借钱,然后指望弄高GDP和做大产能。借出钱的金融机构也没好到哪去,他们总是无限地做大存款分母并自欺欺人,并无限地圈钱,一旦出了问题,就指望政府来兜底。这是种极可怕的组合,目前高层显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而且不想继续采取驼鸟政策,而是主动面对难题。这是种负责任的态度,虽然经济指标暂时会因缺少刺激而显得更加难看。
正巧昨公布了一些难看数据。6月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48.3,较5月的49.2进一步下滑。此外,各种分项数据也十分难看,显示前期经济的弱复苏趋势已基本终结。
这几天IPO重启得到极大渲染,弱市中无疑使股指跌得更快。笔者认为管理层在IPO规划方面是失败的,因时机拿捏得相当不好。前几个月股指强势时恢复IPO至少比现在弱市时恢复更合适,但管理层当时有可能被一些机构忽悠了,迟迟未下决心。现在内外部形势明显急转直下,却又忍不住想重启了。
当前全球资金流已发生逆转,股市几乎必跌,而当IPO和股市下跌混在一起时,通常股民就极易将IPO当成股市暴跌的原因,怨气也更易发泄在管理层身上。
后市方面,笔者无理由改变悲观态度,建议投资者慎重对待全新的经济和金融形势,忌用老经验看待目前的新形势。不过,今日投资者暂时不必过度杀跌,或许可等反弹一些再找机会出局。一般而言,就算处于跌势,周五走势也可能会缓和些,因机构可能要做市值,同时也不排除周末管理层出利好护盘的可能。
(责任编辑:马欣)
閸掑棔闊╅崚甯窗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