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法治与风险防控”专场分论坛上,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北京市检察机关金融检察白皮书和典型案例。一年来,北京市检察机关共办理金融犯罪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案件1803件3464人,其中非法集资犯罪案件仍处于高位运行态势,占金融犯罪案件总数的86.6%,且犯罪手段不断翻新。
北京市检察机关金融检察白皮书系统梳理了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北京市检察机关办理金融检察案件整体情况。在这一年里,北京市检察机关共办理金融犯罪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案件1803件3464人,件数和人数同比分别增长1%和12.7%,主要罪名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信用卡诈骗罪、集资诈骗罪、洗钱罪、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等。
其中,办理非法集资犯罪案件1561件2926人,案件数量同比减少15.6%。但该类案件占金融犯罪案件总数的86.6%,仍处于高位运行态势。
犯罪分子除了以影视投资、购买保健品、免费旅游等名义非法集资之外,还紧跟社会与政策特点营造噱头,以短视频剪辑、“云养殖”、外汇交易、绿色能源、贵金属托管为名,对外宣传“高新产业”“国家支持”,犯罪手段和名目不断翻新,迷惑性较强。例如朝阳区检察院办理的王某等19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就是以短视频创业为由向社会公开宣传某线上平台,声称购买“短视频创作技术提效工具服务包”成为会员即可进行二次剪辑创作,作品回传至平台审核,再投放至各大外部短视频平台可获取高额收益,非法集资49亿余元。